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转型发展观察
渔洋关,宜昌史上名关。新中国成立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府一度驻于此,这里是五峰东大门。
1950年4月,县城迁至位于县境中部偏西的五峰镇。
30年前,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土家族自治县之初,五峰曾有过县城回迁渔洋关的动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经济限制,21万土家儿女搬迁县城的愿望数次落空。
3年前,喜讯飞进土家山寨。民政部正式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五峰镇迁至渔洋关镇。
两任总理关注 五峰县城迁建梦圆
为什么要搬迁县城?
回答疑问,先得看看五峰镇。
作为县城,其建设面积仅0.56平方公里。以天池河为界,它沿两岸河谷呈南北走向,最宽处不足200米,最窄处只有60米,大山包夹,斜坡高陡。
螺丝壳里做道场——五峰脱贫奔小康,县城的龙头作用太弱。“除了无法拓展辐射的不利因素,五峰镇还是一个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地方,县城搬迁可以解除山洪、泥石流带来的威胁、避开滑坡的危险。”五峰县委书记陈华告诉记者。
城区周边有17处滑坡,其中位于城区中段的凉风洞滑坡体潜在危险最严重。1997年7月3日、2007年6月22日,天池河流域山洪暴发,淹没了大部分县城,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地质灾害隐患令人担忧。
事实上,省政府2004年9月28日的专题会议,已经原则同意五峰县城回迁。汶川地震后,省委、省政府对五峰的地质灾害隐患更加忧心,几度现场调研并向中央汇报。2009年5月11日,时任省长李鸿忠同志亲临五峰调研,掷地有声:五峰县城回迁势在必行、已成定论、不再犹豫!201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
民政部正式下发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驻地迁移批文。
2012年3月,一份报告放在了时任共和国总理温家宝的办公桌上。这份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写来的报告,字里行间充满忧心:“恳请将五峰县城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搬迁避险项目纳入国家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这份报告,得到了时任总理温家宝的关注,他立即批示:“请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处理”。
一个月后,当省委、省政府将与国土资源部、财政部衔接的情况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报告时,李克强批示:“请发改委协商有关方面统筹研究”。
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组成调研组,赶赴五峰实地考察。时逢大雨,山上乱石翻滚、岩体松动、滑坡欲来,专家们尽收眼底的同时胆战心惊。
回到北京后,三部委向国务院提交调研报告:五峰县城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五峰县城避险搬迁和地质灾害治理十分必要而迫切。
中央、省市支持 共破资金难题
2012年9月10日,五峰全面启动县城避险搬迁。根据计划,用3年时间由五峰镇搬迁到近70公里远的渔洋关镇,彻底远离地灾威胁。与此同时,五峰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也加快推进。
这是一项耗资巨大但势在必行的“生命工程”,给贫穷偏远的土家山寨带来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机遇。然而,作为湖北省比照享受“国贫县”扶持政策的特困县,财政收入不过1.5亿元的五峰,从提出设想到付诸实施,其间颇费周折。
“县城避险搬迁重建规划建设项目共58个,规划估算总投资20.43亿元。而综合投资可能更多,预计超过40亿元。”搬迁工作启动后,这样的“天文数字”成为摆在五峰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主要难题。
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五峰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比照甘肃东乡地质灾害治理和恢复重建资金支持模式,中央按照20.43亿元的60%给予补助,3年安排资金12亿元,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下拨;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配套,分3年下拨3亿元资金;五峰自筹5.43亿元。
2012年6月11日,温家宝批示同意。
“那段时间,我的心情就像在坐过山车一样,从最开始拿到批复时的激动,到为资金犯愁;当听到中央、省、市资金支持的方案后,真有‘范进中举’的感觉。”时隔两年,县委书记陈华说起当时的心情依然感慨万千:“这件‘天大的事’,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如果仅靠自行筹措资金,显然不可能完成。”
截至目前,中央和省里的15亿元资金,已到位1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39亿元。此外,还有中央、省交通部门配套2.1亿元,用于陆渔一级公路延长线、国道241、国道351等公路建设补助;宜昌市配套1亿元专项避灾资金,武汉市对口援建分4年拨付1.8亿元……
高起点规划 茶乡新城正在崛起
按照“今年底基本完成县城迁建主体任务,2015年8月完成整体搬迁任务”的总目标,五峰新县城建设如火如荼,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加快,累计开工项目74个,已完成投资超过17亿元。同时,五峰镇地质灾害治理和旧城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建设最美新县城,规划显得更为重要。在巨大的喜悦面前,五峰的决策者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坚持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他们先后请来北京土人设计公司、武汉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信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加坡优国际建筑咨询公司等知名设计单位的专家,实地考察,专场论证,数次修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起点规划。
县委副书记、新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万红介绍,新县城以渔洋河为主轴带展开,打造中部生态城、东北部低碳产业园和西南部旅游休闲湾三大主体空间布局,形成“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生态城镇景观格局。
在五峰新县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柳祝勇为记者播放了一段规划视频:县城充分体现了土家、茶乡、文化、生态特色,仅建筑颜色就可见匠心独具,微暖的木色,与自然山水融合,温馨生态,古朴典雅……
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县城的搬迁,而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寄以希望的造城运动。结合新县城建设,五峰正在同步推进全国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环保县城、文明县城等多城联创工作,实现新县城由县城向区域性城市、旅游城市转变。
如今,五峰新县城的规划控制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重点建设的10平方公里城区,而是依托相继争取来的国道、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形成的对外交通环线,扩展到了50平方公里。在这片区域内精细打造的城市生态圈,让这座崛起中的具有土家茶乡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更添魅力。
登上渔洋关镇西南一隅的制高点青岗岭,五峰新县城尽收眼底。
民族高中、县医院住院大楼、民政园等一批民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行政综合大楼、居民安置房、才芳小学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城市内的主要道路正在加紧施工,新城雏形初具。
承载五峰发展、追赶之梦,一座孕育着土家儿女百年心愿的希望之城,正在群山中崛起。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