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转型发展观察
全境皆山,平均海拔1100米。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32座,占宜昌的半数以上。
界连六地,除湖南石门县之外,另为松滋、宜都、长阳、鹤峰、巴东。
土家聚居,20.8万总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4.8%。
血洒革命,贺龙、廖汉生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此长期领导革命斗争。
这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是五峰。
今天,走进五峰,74个重点建设项目在新县城渔洋关火热建设,幢幢新楼在青山间崛起,五峰民族工业园产品漂洋过海,全县对外快速通道四面延展,“生态氧吧”清新如初。
假如登上2320米的五峰第一峰举目遥望,辛酸沉重的历史与奋发赶超的现实一定会交错迭现,让人心情复杂却又满怀激昂——“积贫积弱”的皇历正在迅疾翻过去!发展格局的重构正在全速推进中!
五峰人之惑:“坑子户”何时填得起来
1735年,土司家族统治被废,长乐县设立。
治式有变,名称曾易,可是,这里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雍正准赐“长乐”时的期许,总是相距甚远。
清代,湖北设60个县,长乐县以60“摆尾”。民国的1935年,湖北设70个县,五峰列第68位。
即使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区位偏远、条件差、底子薄,五峰在省内位次前移的步伐缓慢。
中央、省、市高度关注这块发展滞后的区域:1989年列入全省12个特困县;1994年明确享受国家重点贫困县待遇,省市农村小康工作队进驻;2007年,纳入省对口帮扶“616工程”;2011年,列入全国特殊困难地区连片扶贫开发县、武陵山少数民族发展试验区……
上级、外界的支援随之而来:省财政厅、发改委、国土厅、交通厅等省直部门,武汉市直部门及18个区,武钢等企业,宜昌各市、区,上千万的资金、物资,连年援往五峰。“到现在,仅武钢就支持了21年,省财政厅支持了17年。”五峰县扶贫办主任曹静君说。
支援没间断,“点”上虽有效果,整体却不明显。2009年,五峰经济总量才2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区区7000万元,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在全省排名依然靠后。
对于这样的“僵局”,支援方急得只剩下苦笑:“你们五峰,跟‘坑子户’一样,什么时候填得起来哦?”
是啊,距离2020年整体跨入全面小康越来越近,五峰的“坑”什么时候填得平?五峰什么时候赶上“队伍”不拖后腿呢?
支援方之问,何尝不是五峰人之惑?
2010年4月,陈华到任五峰县委书记。彼时,五峰县城迁建已成定局。
来五峰之前,陈华曾在秭归、兴山两个边远山区县工作。这次“转场”五峰——仍是山区县,甚至更艰苦,让他难免迷茫。
从县城五峰镇,到规划的新县城渔洋关,陈华“里里外外”转了几圈,迷茫感有增无减:“到处天宽地窄一团糟,抓发展,该从哪里下手啊?”
乱麻在心头,调研、考察、会诊的频率加快。
“穷在财政、弱在工业,根子在交通。”县委一班人对五峰县域经济的“诊断”,在干部群众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4个月后,2010年8月,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郑重提出“苦战十二五、大打翻身仗”。与目标对应的,是全新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的核心,就是重新建构五峰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如此将很难斩‘穷’根、祛‘弱’症,也很难破解慷慨支援五峰的人们的心头之问。”陈华说。
“格局重构”,五峰决不是零敲碎打——
标高城市定位:建设“具有土家茶乡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构筑发展平台:“县城迁建”平台、“工业园区”平台、“交通建设”平台、“旅游开发”平台、“生态农业”平台。
坚守开发理念:加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利用资源禀赋特色发展;重视环境承载优化发展;拓展开发空间创新发展。
对于五大发展平台,县长吕学锋介绍,过去,五峰县城“一户人家炒辣椒,全城人都得打喷嚏”,地盘小,腾挪不开,何谈成为支撑发展的平台?交通闭塞、路况差,“鸡蛋皮子路”,哪承载得起人来车往、旅游兴盛?因此,“五大平台”在重构格局中最具牵引性作用。
如今,“平台”建设顺利推进。
县城迁建方面,新县城的征地拆迁基本完成,累计开工项目74个,已完成投资超过17亿元。
工业平台的龙头五峰民族工业园,已开发3.4平方公里,已签约项目15个,协议投资总额63亿元,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三峡国际珠宝博艺园一期项目于2013年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珠宝产业基地。
交通建设已先后启动24个项目,总投资31.8亿元,完成投资13亿元。成功争取宜昌至张家界、宜昌至来凤两条高速公路过境五峰,争取到国家交通部对台小国道、呼北国道渔洋关绕城线项目给予特殊支持。
旅游开发方面,依托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峰国家地质公园三大“国字号”招牌,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2013年,全县游客接待量达到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亿元。
生态农业是五峰的一大亮点:19万亩无公害茶园,在采花茶业这个龙头的集聚下,年产量达2万吨,茶农收入超过4亿元。“采花”商标成功斩获“中国驰名商标”。以此为契机,五峰提出“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拓展保健茶”的全新战略。同时,高山蔬菜、药材渐成规模。
“战斗队”之为: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
经济,长期“穷”;位次,一直“后”。五峰有的干部几乎习惯了蔫皮耷脑。
重构格局、全力赶超,首当其冲是提升干部“战斗队”的精神区位。
县委、县政府带头,三种精神在五峰唱响、积淀、升华。红金龙精神——“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大庆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地藏王精神——“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县委书记陈华说,三种精神分别直指解放思想、克难攻坚、敢于担当。
县城避险迁建,五峰最初测算经费只有3.8亿元。
当“先行建设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构建8至10万人的城市骨架”的规划最终敲定,概算猛增,需要20个亿。
按常规,县城搬迁经费靠自筹。天文数字般的20亿元,从何而来?
答案唯一:寻找机遇、研究政策、对上争取、赢得支持。
四年间,县主要领导先后手书30多封信件,分别给温家宝、李克强两任国务院总理,和回良玉、张平、徐绍史等领导同志,争取他们支持。
2012年5月,县主要领导为了争取中央领导支持,两天一夜跑在这条线路上:“武汉—宜昌—长沙—武汉”。
一位县主要领导心脏搭有多个支架,仍然不下“火线”。
李鸿忠、王国生、王晓东、黄楚平等省、市领导,把亲切关怀倾注在五峰的土地上,多次向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陈情。
中央亲切关怀、省级特殊支持、全市举力帮扶、武汉对口支援,极大地鼓舞了五峰人民的斗志。
五峰是国家限制开发的主体功能区,本土搞工业不适合,曾经也很悲壮。不发展没得法,发展吧,上一个工业项目给自己箍了一道枷锁。因此,县委“向外看”,借力发展。几经辗转,在枝江白洋获得了“工业平台”,设立五峰民族工业园。
2012年8月16日凌晨2时,落户该园的三峡国际珠宝博艺园项目,供水泵房出口管道爆裂,泵房电气柜大量进水,电气器件遭到不同程度损毁,导致项目工地全面停水停电。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劲接报后,带人火速赶赴现场,只见以泵房为中心的大片区域已经被淹没。8公斤压力的管道如同出海的蛟龙,制服它谈何容易?几个来回下来,唐劲和大家浑身湿透、精疲力尽,最终合力用厚实的篷布缠住了裂口,并迅速组织专班采购设备配件更换掉受损器件,施工现场的供水很快恢复。
精神昂扬,新喜纷至。
记者看到,投资1.4亿元的准四星级五峰国际大酒店开业迎宾,五峰金东山建材市场业主进驻,民族工业园线缆等项目加紧建设……
一些居民感叹:“谁会想到,五峰这旮旯还会建起这些新名堂啊。”
重构格局撬动的变化何止于此。2013年,五峰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3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3亿元,均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23亿元。
在五峰的千丈岩,一处雕塑凌空而立,上刻“开天辟地”四个大字。而摊开五峰地图,它恰似一只蝶蛹。
人一我十,开天辟地!五峰这只蝶蛹正在羽化,终将奋飞!(记者 李玉林 王夙志 本报通讯员 周冰 陈勇 刘浩)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