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云教室” 北京与西藏昌都的距离到底有多远?-科教频道
中国网11月25日讯(记者袁宵、闫景臻)一个有着浓郁西藏风情的八宝吉祥宝瓶摆在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的桌上,格外显眼。这是在国家开放大学工程中心团队指导下, 由西藏昌都第一小学边巴泽仁老师利用3Dmax软件设计并用3D打印机打印的作品。
在西藏昌都教育局的“云教室”里,摆放着国家开放大学联合3D打印机生产企业捐赠给昌都三所中小学的三台3D打印机,准备应用于今后的新技术应用培训。
11月23日上午十点半,西藏昌都市教体局副局长达嘎,以及当地的藏族教师们的音容,飞过了唐古拉山脉,展现在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里北京同胞们的面前。这是一次跨越了三千里的空间连线,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推进下的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结题指导会通过“云教室”轻松的实现了。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课题主持人张少刚带领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的老师,对课题进行结题指导。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央就把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教育放在援藏工作的首要位置,但由于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新兴技术进不去,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不到提高,成为制约西藏地区教育的最大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2014年7月9日起,国家开放大学就开始与西藏昌都地区教育局(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会同当地电教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系统进行视频连线,面向西藏昌都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援藏干部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系列培训远程授课。这项源于《四化推进下的网络视频互动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培训,至今已经开展了多次,由国家开放大学“i-3D打印实验室”的教师担任主讲,主要讲授“3D打印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3D打印机会不会有高原反应?”昌都地区第一小学教师边巴泽仁的问题引起了在北京远程授课老师的会心一笑。“每位教师都是首次接触这种新形式的视频互动,大大激发了大家对学习新技术的渴望。具有即时性、参与性特点的网络视频互动,避免了讲座式的被动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还和北京的老师成了朋友,渴望走出虚拟环境在现实中见面交流。”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授课的老师对记者说道。
昌都地区山高谷深、地广人稀,尤其是很多县乡小学地处偏远,传统的学习交流学习方式耗时费力。“积极推进‘云教室’,发展远程教育,能有效地推进偏远地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昌都地区教科所教研员援藏教师张均瑞说道:“进而促使当地广大教师利用网络的优势,融入到与地直学校教师的相互交流中实现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