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天,敢为人先——华中最大的航空枢纽投用在即
新华社记者 罗鑫
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站楼、华中地区最宽的机场高架桥、国内最高的空管塔台、国内交通换乘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交通中心……这就是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这项投资400多亿元、创下多个华中乃至全国之最的重大工程投用在即。
民生细节动人心
“过去赶飞机要提前好长时间出发,生怕道路拥堵导致误机。”武汉市民林女士说,“现在不一样了,坐地铁机场线,外地人坐城际铁路,从从容容乘飞机,出行体验大幅提升。”
去年12月,作为天河机场三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武汉地铁机场线相继投入运营。即将投用的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汇集了航空、地铁、城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社会车辆等7种方式,让换乘无缝对接。
湖北机场集团介绍,天河机场三期工程总体规划于2009年获得批复,工程主要包括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塔台小区及空管工程、机场交通中心工程、汉孝城际铁路机场段、地铁机场段等7大主体工程。
“武汉与许多城市处于两小时航空辐射圈内,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天河三期扩建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年飞机起降36.5万架次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正式启用后,无疑将巩固武汉航空港中部第一的位置。” 武汉天河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新建的T3航站楼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华中最大;新建航空塔台高115米,国内第一、世界第二;航站楼檐口板总面积7.8万平方米,全国最大;机场高架桥宽49.75米,华中最宽;原有机场设施需拆除量达60%以上,机场扩建业界之最……
一系列数据印证着这项工程的庞大,然而如数家珍的民生细节更为打动人心。据介绍,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停车位多达8000多个,对不同类型车辆设置固定停车区域,避免停车难;智能化交通引导车流,避免迷路尴尬;增设大量自助值机设备,减少值机时间,提高效率;转机旅客可实现行李代码共享、行李联程,提高中转效率。
此外,提高女厕蹲位数量,无障碍服务设施无处不在;航站楼旅客app实现楼内自动导航、时间提示和航班信息提示。
独立原创展自信
“俯瞰天河机场三期航站楼,造型酷似腾飞的凤凰,而凤凰恰是古代楚人崇拜的神鸟。”中南建筑设计院第二设计院副院长侯利恩说,作为设计方,中南设计院正是以具有中国文化精髓、融合现代设计精华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侯利恩介绍,中南设计院坚持独立原创,背后是对许多技术难题的攻坚克难。
城铁、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下穿航站楼,旅客和机场的安全如何保证?侯利恩介绍,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设计师通过系统的振动专项研究和反复模拟试验分析,最终采用分离式结构,城铁隧道紧贴航站楼桩基,最近距离仅1米,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旅客在安静的环境下感受到地铁的振动。
而在天河机场三期航站楼内部,各种先进应用更是目不暇接。航站楼大厅运用的高透光巨型玻璃幕墙使得航站楼充满现代科技感;菱形镂空状的吊顶结合屋面密集的三角形天窗可营造星河璀璨的室内景观;还有国内最先进的“毛细管”空调系统……
天河机场三期航站楼设计还是机场领域的一次绿色实践。据悉,建筑物采取了自然采光通风、可循环钢结构材料、先进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能耗实时监测等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技术创新助发展
“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困难不少,譬如工期紧、交叉作业等。”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张庆锋说,然而最棘手的要算不停航施工。
三期航站楼被飞行区包围,一切拆除重建工作必须在不停航的前提下进行。中建三局天河机场三期项目为此实施了多重防护方案:在工程与停机坪之间修建3米高的铁网墙加5-6米高的围挡;大型洒水车同步降尘;裸露土石覆盖绿色降尘膜。
针对复杂的施工部位和工程难点,中建三局天河机场三期项目充分发挥技术引领和技术创新的作用,大胆创新、优化方案,取得了立竿见影的履约成效。
比如在国内民航塔台率先采用国内最新的混凝土爬模浇筑施工工艺,克服构件吊装、塔内高温等困难,创下了中国民航史上空管塔台建设之最,保证了“机场之眼”的顺利启用。
天河机场三期航站楼是由3500余根工程桩托举而起,桩基施工的顺利推进与一项技术创新密切相关——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该技术在我国南方地区尚属首次使用。
项目还鼓励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对全员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先后创造了硫酸纸识图法、装配式路面、可循环式吊筋等创新成果,小小改进积少成多,不但增加了工效节约了工期,还累计降低成本近120万元。
就这样,近3万名建设者,经过近4年多的日日夜夜,与时间赛跑,克服重重困难,在一片荒芜之地建起这一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