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大区到临空经济热土——武汉市黄陂区的华丽蝶变
黄陂,武汉面积最大的新城区。北倚大山,南临长江,背山面水,与汉口隔府河相望。在此处挖掘出的商代盘龙城遗址,被誉为“武汉之根”。
到黄陂,看什么?
10年前,脱口而出:都市农业、红色故里。
5年前,信手拈来:生态旅游、商贸之都。
如今,耳目一新:临空经济、工业热土。
记者昨日驱车黄陂临空产业园,宽阔平坦的公路四通八达,周大福珠宝、北车长客轨道交通、惠强锂电池、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翰宇药业等一批产业项目在此聚首。以天河国际机场、武汉北铁路编组站、武汉新港合围的“金三角”区域内,“大建设、大招商”掀起高潮,道路纵横、塔吊旋转、机器轰鸣……工业园筑巢引凤,如火如荼。
“十二五”期间,黄陂招商引资总额1242.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9倍。去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729亿元,是2010年的4倍多,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指标增幅位居武汉第一。
开辟工业主战场
“十二五”初,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擎起“工业倍增”大旗,新城区成为工业主战场。
黄陂区干部“炸了锅”:一穷二白的工业底子,能建成制造业大区?
该区领导解释:岱黄高速、福银高速、武麻高速、武汉绕城高速穿城而过;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天河国际机场都坐落于此;南抵汉口火车站,东距阳逻港车程都在半小时左右,铁水公空立体交通“十八般武艺俱全”。如此优越的区位,为何不能发展工业?
“要干就要干出舍我其谁的精气神!”黄陂区领导对外公开承诺:依托国际空港,打造中部航都,建设生态新城,工业产值三年成倍增,五年双倍增。
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每个新城区建设一个不少于30平方公里的工业示范园区。黄陂自我加压,规划的工业园面积近百平方公里。
该区经信局介绍,工业园区依托交通枢纽和原有产业基础布局,核心是“一主两辅”产业园。“一主”是以天河机场为核心的临空产业园,总面积62平方公里。“两辅”是汉口北配套产业园(含台创园)以及前川新城工业园(含罗汉建材产业园),面积分别约10平方公里。
50亿元项目扎堆兴建
工业园有了,但招商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严肃的命题横亘眼前。
黄陂区领导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不确定因素增多。但肯定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一定要高起点发展新兴产业。以天河机场为核心,优先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竞夺优质项目,黄陂区凭什么抢先进位?
答案只有一个:环境。
在黄陂,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每周几日,除特殊情况外,区主要领导轮流晚上10点到园区查岗、督阵、指导。区里规定,每晚必须有四五个区直单位“一把手”在园区待命,黑夜当白天,假日当工日,雨天当晴天,三班轮流转,现场发现、解决企业难题。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比较了多个地区后,香港顶级富商之一的郑家纯,将投资50亿元的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定址黄陂。在郑家纯看来,黄陂区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潜力巨大的发展前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最大的吸引力,这里的精彩才刚开始。目前,周大福第一批足金产品已下线,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周大福全球最大的珠宝文化产业园和综合生产服务基地,年销量可突破200亿元。
国内生物医药的龙头企业之一翰宇药业同样看中黄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武汉基地产品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预计一半以上出口。选择黄陂正是看中其便利的航空运输功能,可以快速进出口以抢占市场。发展临空经济,黄陂是优选。
形成四大新兴产业板块
5年前,黄陂罕有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十二五”期间,黄陂区已建和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6个。
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北车武汉长客修造基地、海航蓝海临空产业园、卓尔通用航空产业园、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深圳翰宇生物医药基地,一个个重大项目纷至沓来。
黄陂工业经济结构的筋骨逐渐形成。
除了既有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外,该区已初步形成四个新兴产业板块:一是以比亚迪、惠强、汉能和卓尔通用航空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二是以周大福、爱帝为龙头的珠宝和服装设计创意时尚产业;三是以北车轨道修造基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四是以翰宇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
该区介绍,“十三五”期间,将继续保持每年2位数以上的工业投资增长,到2021年,黄陂区工业总产值要超过1500亿元。
上风上水上升地,临空临港临天下。打造“中部航都”的黄陂,正以昂扬英姿直飞云霄。
习惯了面朝黄土或外出打工的黄陂人,也惊奇于家乡的变化:家门口的大工厂越来越多。
黄陂区居民蔡强,原来一直在深圳打工。去年,他回乡到一家传动器材公司上班,土地被征用后,新家也搬进了高楼。“在家门口上班,钱也挣得不算少,关键是每天可以照顾家里,谁还愿意往外跑。”谈起生活,蔡强一脸笑容。 ( 江萌 胡沛 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