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将于2016年在湖北武汉举办
4月11日-12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自2011年以来时隔近4年后三方重启召开的会议。会议联合声明提出将以开启中日韩旅游交流新时代大幕为契机,作为共同旅游目的地,联合推广“游历东方”旅游活动,以吸引地区外游客。会议同时做出了2016年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重要决定。
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大韩民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金钟德分别率领三方代表团出席了第七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国代表团成员由中国外交部代表,北京、江西、广西、云南、海南、湖北、贵州等7个省份的旅游委(局)负责人,以及中国国旅、中旅总社、中青旅、海航旅游集团、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全聚德集团、中国银联等大型企业负责人组成。
会议上, 三国旅游部长就开启中日韩旅游交流新时代、推动“游历东方”活动、提高中日韩旅游交流品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诸多共识,并共同签署和发表了《联合声明》。会议提出有效提升中日韩旅游便利化,力争到2020年实现三国人员往来达到3000万人次的目标。 三国旅游部长认为,目前三国互访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次,中日韩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三国将促进航空和邮轮航线的扩充,各国国内交通的便利化,利用互联网、优化信用卡结算环境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旅行环境,推动人员交流规模的继续扩大。要推动实施更加便利的旅游签证政策,简化出入境手续;支持地区和二三线城市间合作,鼓励相互间缔结友好旅游城市;加强文化、体育、青少年交流。在讨论推动游历东方活动的话题时,三国旅游部长意见达成一致:以开启中日韩旅游交流新时代的大幕为契机,三国作为共同旅游目的地,吸引东亚地区之外游客,开展游历东方活动。针对欧美等国家游客需求,联手开发世界遗产之旅、古都之旅、美食之旅、邮轮之旅等“一程多站”式旅游产品,携手打造游历东方旅游品牌;三国政府旅游部门要联合举办宣传推广活动,推动形成平台共用、信息和客源共享的良好互动局面,建立目标一致、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
《联合声明》强调,三国将强化监管,提升旅游交流品质,加强合作,努力提升旅游交流品质和游客满意度,努力消除由于商业习惯和游客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负面影响,解决旅游纠纷,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相互配合,确保安全,共同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水平。三国旅游部长表示,《联合声明》突出了本届部长会议的主题,代表了三国旅游部长的观点,符合三国旅游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相信随着三国旅游业的协同发展与深化合作,必将推动三国人民之间友好感情更加深厚,三国面向未来和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更加充实,三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繁荣,为亚洲乃至全球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确定2016年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举办地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按照轮流举办的原则,2016年第八届会议将在中国举办。会议上经过讨论,三国旅游部长一致同意,2016年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举办,并通过记者见面会对外进行了发布。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会议中对湖北省和武汉市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委托湖北省旅游局局长钱远坤向日韩两国代表发出了诚挚邀请。为表达对来武汉出席下届会议的强烈期待,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大韩民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金钟德三位部长共同在“2016,相聚武汉 极目楚天”的寄语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对下届会议表达了美好祝愿。
本次会议受到了三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日本国家电视台、朝日新闻、韩国国家电视台、朝鲜日报等重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会议情况进行了广泛报道,“湖北”和“武汉”也成为曝光最多的名词之一。
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是在三国首脑推动的全面合作总体框架下建立的世界上最成功的旅游合作机制之一,有力促进了东北亚地区旅游合作,推动这一地区旅游发展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机制自建立以来,三国间各项合作稳步推进,成效斐然,在增进人民了解、扩大部门合作、加强业界交流、互通市场信息、培养旅游人才、保障游客利益以及推动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贡献。同时,作为三国间最高级别的旅游交流合作平台,这一机制在展示举办地整体形象、提升举办地国际知名度、促进举办地旅游业发展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湖北省与日韩两国之间商贸活跃,合作广泛,两国均在武汉设立了领事馆,在武汉举办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日韩也是湖北省最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之一。在2014年日本游客赴中国旅游人数持续下滑的形势下,日本游客赴湖北旅游人数仍然保持6%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7.9万人次,居客源国市场第2位。韩国游客数量也达到了6.77万人次,居客源国市场第9位。第八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在武汉举办,不仅能极大促进全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更能借助这一国际性重要会议对外全面展示全省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成就。(供稿马冲 审稿 张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