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在我省天门举办
10月29日至31日,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在湖北省天门市举办。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天门市市长吴锦、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的考古文博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及高校学生代表共120余人到会。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考古网等媒体的记者共同探讨公共考古的宣传和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因工作关系未能出席本次论坛,他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在当前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考古学要走向科学化、公众化和国际化;公共考古已成为每个考古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职责;中国公共考古论坛连续举办了四届,已成为公共考古的重要学术品牌;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中能够碰撞出火花,凝聚出共识,推动公共考古的蓬勃发展。
王仁湘主任在致辞中强调,应将公共考古变为传统考古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考古学面貌和色彩,拓宽广度和深度;科普是公共考古的中心和基础,没有科普公共考古就无处谈起。
黎朝斌局长在致辞中指出,考古与公众关系密切,考古越来越快地走向公众,考古科普势在必行;天门石家河遗址作为湖北地区公共考古的重要载体,为公众了解历史与文明开启了一扇窗口,希望将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成为中国公共考古的示范性公园。
在往届论坛的基础上,“第四届公共考-荆楚论坛”有了创新,以公众演讲和公共研讨为中心环节向公众展现考古的魅力。
高星、刘斌、孟华平等7位考古学家在演讲中分享了精彩的考古故事,内容涵盖石家河古城、良渚古城等现代人起源、中国早期文明、中美洲文化、科技考古的热门考古课题,以生动的语言为公众奉上了考古文化盛宴。论坛还安排了“北大考古暑期课堂”、“荆楚故事”、“《考古进行时》的创新思维”等8项有特色的公共考古研讨,高蒙河、方勤、李新伟、杨林、刘旭、乔玉、刘国祥等中央和各省市考古文博单位、文物爱好者协会、媒体的专家、记者、同学,展开沙龙对话,对公共考古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交流,为中国公共考古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论坛现场还布置了20余面展板,全面展示各考古所、博物馆、高校乃至一些中学举办的公共考古活动,体现出中国公共考古蓬勃发展的势头。
每年一届的公共考古论坛已经成为交流中国公众考古理论、方法和实践的重要平台,在学术界影响日益重要,也引起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次中国公共考古论坛在湖北成功举办,对于宣传展示荆楚文化魅力、促进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推动湖北文化强省建设均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