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中国人:给法国人一把了解中国的钥匙
大多数中国人眼里,法国是优雅浪漫的。而在大多数的法国人眼里,中国是什么样的?现实恐怕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郑若麟,文汇报高级记者。1990年至2013年任文汇报常驻巴黎和欧洲,其中待在法国的时间超过二十年。他发现法国对中国的认识总体负面。法国媒体存在一种“政治正确”的倾向:凡是说中国不好的,就是政治正确,一路绿灯;说中国好,就要承受各方压力。于是,他用法语写出了《平凡的中国人》,告诉法国人真正的中国是怎样的。
平凡的中国人近日,郑若麟受武汉法语联盟之邀来汉。谈起这本一年前完成的书,郑若麟依然有很多话说。
LES CHINOIS SONT LES HOMMES COMME LES AUTRES,用法语逐字翻译就是“中国人是与其他人一样的人”,因为在法国人日常使用的语言里,“他(或他们)跟别人可不同”这句话常常是贬义的。提到中国人,法国人最常用的一句话恰恰就是“他们与其他人可不同”。郑若麟想告诉大家,其实中国人是与其他人一样的人。本书中,他从生活方式谈到宗教信仰,涉及中国人的美食、婚姻、家庭、教育、时尚……这不是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中国这么复杂,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即便我们自己也要不停的了解和认识自己。郑先生想给法国人的是一把了解中国的钥匙。
郑若麟把法国的文明比作钻石,璀璨透明,中国的文明却如古玉,温润,却并非能一眼看透。美食是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法国是美食大国,法国大餐名闻遐迩。中国的美食虽然名气很大,但是法国人并不了解。在法国的中餐馆翻来覆去就是几道法国化了的中国菜,如咕咾肉、酸辣汤等。书中介绍饮食的时候也是在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光是四大菜系就已经很让人惊讶了。更别提中国人在吃的时候也追求精致,古亦有之。书里引用了《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那一段,著名的茄子的作法,又是茄子去皮切丁,又是用鸡油炸,还用鸡脯子肉并各种蘑菇干果用鸡汤,末了还要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的时候,再用炒的鸡瓜拌。虽然只是小说中的描写,但是可以看出中国人食不厌精做法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书中谈到了两国的经济水平和生活差异。多年前郑若麟想在法国超市找一家中国制造的产品难上难,现在他回国想带一件非中国制造的商品同样难上难。现在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很快,而法国还在危机当中,25岁以下的失业率达到30%。尽管如此,中国与法国的差距还是很大。法国人非常关心中国的穷人问题,中国的穷人和法国的穷人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多维贫困指数,中国有9000万人生活在国家的贫困线之下。在中国一天生活标准在1美元以下是穷人。而在法国,一般一天28欧元以下就是穷人了。但是中国的穷人主要在农村,他有房子,有地,尽管收入很低,但是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在法国
的穷人却没有这些。所以法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非常注重精神领域的修养。中国人现在还是特别的讲究物质。
说起法国人关心的人权,郑若麟笑道,法国的人权有时候其实是罪犯权。穷人在法国可能买不起电视机、交不起看电视的税。但是一旦他被判刑坐牢了,牢房里一定要有电视机。因为这是你的人权。一个穷人没有的权利,作为罪犯却有了。中国对人权问题却不一样,中国对人权的理解比西方更具有操作性与实用性。
《平凡的中国人》一书中还讲到了中文与法文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如关于“龙”的概念。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播云弄雨,给人带来福祉,是吉祥的象征,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而在西方的龙却只会吐火吞人,在陆地上制造灾难,是邪恶凶狠的。此龙非彼龙。当人们将西语dragon与中文的“龙”直接对接进行翻译时,误会就已经产生。因此法国人心中“(恶)龙的子孙”也就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了。
《平凡的中国人》出版不到一个月就售罄,紧接着出了第二版。法国许多主流媒体推介了此书,电视台也请郑若麟做嘉宾。法国人看到了一个从前很少了解,更别提理解的中国。但郑若麟认为这并不够。媒体上主流的声音依然是那些不懂汉字的“汉学家”的声音,说到中国一定要说是轻视人权、污染严重等种种不好的地方,这种信息传回来,连很多中国人也相信了。 我们还需要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真正的“平凡的中国人”。
可惜的是,该书目前在武汉还买不到。如果想买它,也许你得去趟法国先。那时,中国人或许也可以得到一把了解法国的钥匙。(文/罗露 通讯员:郑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