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两面人”中央巡视组一进驻就“颤抖” 一撤离就嘚瑟

16.03.2016  09:53

  在集中巡视中央部门的同时,中央第九轮巡视还对辽宁、山东、湖南、安徽4个省份开展巡视“回头看”。对中央巡视组已巡视过的地方杀个“回马枪”,这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还是第一次。

  从四省巡视工作动员会看,此次“回头看”将对没有发现的问题“再发现”,对尚未深入了解的问题“再了解”,在“件件有着落”上较真,确保问题见底、整改到位。

   信号一:体现韧性,巡视监督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头看”要把政治纪律摆在首要位置,要看问题有没有见底,整改不力的要问责。事实上,这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强调巡视“回头看”的重要性。早在听取十八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情况汇报时,他就要求“巡视整改落实的情况都要‘回头看’,要揪住不放”。听取中央第四轮巡视情况汇报时,他再次强调“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

  中央的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促进实现“不敢腐”方面,巡视利剑高悬,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仍有一些“两面人”,中央巡视组一进驻就开始“颤抖”,巡视组一撤离却又开始重新“嘚瑟”。更有甚者,不配合、欺瞒乃至干扰巡视,待巡视之后又故态复萌、变本加厉,不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眼里。对于这些“两面人”和不收敛不收手者,开展巡视“回头看”,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回马枪”的杀出,意味着巡视全覆盖后绝不等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是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而舞的‘枪’,是中央发出的‘不要抱有应付态度’的警戒信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回头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发现问题,既看上次巡视有没有遗漏的问题,也看巡视过后有没有出现新问题、新苗头,充分表明巡视监督永远在路上。

   信号二:体现严肃性,整改不力要问责

  巡视成果能不能落地、扎根、开花,关键看整改。“各级党组织整改不力是失职,不抓整改是渎职。”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抓好巡视整改提出严肃要求。

  总体看,中央巡视后,各被巡视地方、部门和单位都拿出了较为有力的整改举措,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有网友指出,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虽然表态坚决,但是整改有头无尾,甚至假整改,作“表面文章”。还有的认为整改情况公开后,整改工作可以放一放了,有些需要长期整改的事项,一时没有结果。由此,开展以追责为支撑点的“回头看”,就是要防止巡视整改走过场,看看之前巡视发现的问题有没有整改到位。

  千条万条,不去落实都是白条。对于被巡视党组织来说,不抓整改、不抓落实就是不讲政治不守规矩。以“四个意识”为标杆开展巡视“回头看”,是以外力倒逼已巡视过的党组织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既是巡视不容敷衍的严肃性的体现,也是对被巡视地方、单位党组织整改行动力、执行力的检验,更是对其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考校。

   信号三:体现创新性,出其不意震慑常在

  在此次“回头看”的4个省份中,安徽、湖南是2013年10月的中央第二轮巡视对象,辽宁、山东是2014年3月的中央第三轮巡视对象。记者注意到,在巡视动员部署会的分组讨论中,以及接着召开的巡视办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不仅承担“回头看”任务的中央巡视组同志感到突然,表示“责任很重、压力很大”,相关省份巡视办的同志也感到有些意外,表示“事前并不知情、压力很大”。

  看似意料之外,仍在情理之中。专项巡视的一大创新特色,就在于出其不意。王岐山同志早就讲过,“巡视过后再杀个‘回马枪’,给党员干部以警示,发挥更大威慑力”。如果将本轮巡视“回头看”工作放在九轮巡视的大背景中看,可以发现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年年有改革,轮轮有创新,次次有惊喜”的延续,既是巡视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又一次重要创新,也是推动省区市巡视工作向市县延伸、完善巡视工作网络格局的有力举措。

  选择对象出其不意,工作开展也要让人摸不着规律。作为专项巡视的一种形式,“回头看”不是笼统检查、面面俱到,而是机动灵活、直切要害。对于相关巡视组来说,只有改变上一轮常规巡视时的模式,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更好体现“回马枪”的威慑力。(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