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湖北大冶:26年的乡村春晚,两代人的传承

10.02.2016  19:38

  新华网武汉2月7日电(程良友 张桃兴)每年除夕之夜,央视春晚都会吸引亿万中华儿女观看。在湖北省大冶陈贵镇天台山村,有一个小村庄叫下庄屋湾,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也开始办起了第一届自己的乡村春晚,到现在已经持续26年了。

  2月6日,羊年腊月二十八,晚上7时,下庄屋村猴年春晚又如约而至。

  舞蹈、小品、歌舞、戏曲,样样不缺。舞蹈《旗袍秀》展示了农村女性不一样的温婉、小品《家和万事兴》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给人启迪。“演员全部都是来自本村的男女老少,节目是自编自导自演。央视春晚展示的是中国梦,我们这里春晚连接着乡里情。”该湾春晚总导演陈国香说。

  下庄屋湾毗邻原来的国有矿山企业--湖北省大广山铁矿。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的春风吹醒了这块丰饶的土地,湾里500多人奔小康劲头十足,全民参与捡矿石、开井口,跑运输的创业之路。几年时间,成长为全大冶市有名的富裕村。那时整个湾子拥有矿井40余口,运矿车70多辆,家家发财致富,在全市第一个安装了闭路电视,春晚的基因通过电波和影像在这里滋长、发芽、开花、结果。

  1990年春节,富裕起来村民难以抑制喜悦心情,聚集一起自娱自乐,萌哒哒中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届春晚。

  “花蓝里的花儿香,让我来唱一唱……”提起这一届“春晚”,发起人郭盛龙脱口哼唱起自己当年的春晚歌曲《南泥湾》。他说,当时虽然没有什么音响、灯光设备,都是清唱,也没有鲜花,但有的是掌声和热情。大家用歌舞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喜悦和对新年幸福的憧憬。

  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郭盛龙和其他几个年轻人每年都安排春节期间给父老相亲办一台充满草根气息的晚会,多则10多个节目,少则7、8个节目。

  现在摩拳擦掌,想一展才艺的村民越来越多。“2016年春晚报名的有一百多人,编排了25个老少皆宜的节目。”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痴迷、乐在其中,一年又一年把春晚进行到底呢?

  村民理事长郭庆芳介绍,全湾原有150余户近600人,大家乐善好施,和和睦睦,十分团结。现在富裕起来的下庄屋人,有八九成的家庭在城市买了房,平时在家的只有一百多人。许多家庭只留下一栋老房子,许多年轻人在外出生,湾里人都不相识了。

  郭庆芳激动地说,为什么我们要举办春晚?这不仅仅是为了给大家一段快乐的时光,更重要的吸引他们回来,让我们的“郭二代”愿意常回家看看!记住乡愁,把根留住!

  如今,下庄屋湾的“村晚”越办越有看头,不仅硬件设施大为改善,舞台由过去的几十个平方扩展到100多个平方,音响、灯光、舞美也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节目越来越丰富,英文歌、街舞、踢踏舞等也“”来“”去。

  郭盛龙的女儿郭襄今年22岁,是大冶市一所重点高中的英语教师,去年起,开始担任晚会的主持人。“我是看着村里的春晚长大的,爸爸他们这代人在我们基因了种下了烙印。我们年轻一代更有活力,跟得上时代节奏,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参与,把‘村晚’这个棒子接好。”她说。

  一台春晚就像一首音符,高音低阶,单吟合唱,每个人都在担任角色,共同演绎流传家乡的故事。

  “下庄屋湾春晚,接地气、扬喜气,补正气。”大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正洁说,要大力发扬这个品牌的效应,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正是在下庄屋“村晚”的影响下,邻近郭思恭湾从2013年起也办起了“村晚”,两个湾子还互送节目,同喜同乐,同贺新春。

  下庄屋湾的“村晚”,在传统中传承,在改革中创新,在提升中拓展。有品有为阔步康庄大道,兼农兼学昂奔锦绣前程,这20个字镌刻在下庄屋湾门楼两旁,不仅展示了文化底蕴,也道出了人们的生活追求。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