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像三角梅 有幸"汉援"助汉源"跑步"进入现代城市
2011年4月9日,湖北省援建的汉源县富林镇新貌 本报资料图片
武汉援建的汉源二中依山而建,俨然花园式校园 特派记者何晓刚 航拍
晚饭过后,县城的居民们来到广场上跳广场舞 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长江网5月1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陈勇 华智超)进入汉源县城,扑面而来的是无处不在的三角梅,或淡紫,或深红,或天蓝。4月28日,汉源县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李从浩介绍起家乡颇为自豪:“花园式县城,日照时间长,气温温和,漂亮的三角梅几乎一年四季都在灿烂开放。”
已经连续4年荣膺四川省文明城市的汉源县,宛如一座被三角梅簇拥着的“花城”。三角梅,热烈而坚韧。遭遇2008年大地震后的汉源,也像是如此。
当年的汉源县援建办主任万国刚,现在是县政协副主席。他说,是武汉的无私援助,使汉源得以在灾后迅速重建,“跑步”进入现代化城市。
幸福汉源人
从体育公园开始新的一天
春夏秋冬,体育公园永远是这座安静而干净的小城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4月28日早上9时12分,在宽敞明亮的汉源县体育馆右侧,52岁的罗芳和好友邬春梅,挥汗如雨打羽毛球。
罗芳女士所住的汇福苑小区,是武汉参与援建的,她解释小区的名字,是“汇聚幸福的地方”。从家里步行10多分钟,就来到武汉援建的县体育馆,“这里的场地,全部免费”。
“感谢湖北、武汉,对口援建,让我们生活在漂亮的城市。”放下球拍,面对长江日报记者的突然到访,邬春梅女士笑起来。“我们有梨花节、桃花节,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山好水好风景好,你们必须要来啊!”似乎想起什么,邬女士提醒记者,“你一定要吃我们这里的特色东西,榨榨面、坛坛肉、皇木腊肉!”
汉源县体育局局长黄朝虎也难抑内心激动。“体育公园是湖北援建的,2010年6月25日交付使用。”黄局长说,体育公园内有各种健身设施,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让黄朝虎引以为豪的,是体育馆外形漂亮而建造理念先进,不断承办着多项国家、省、市大型赛事,比如W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很多汉源人,都是从体育公园开始新的一天。汉源县体育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2013—2016年度连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500多名武汉人参与援建
岩石太硬影响打孔,工人急得大哭
汉源人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汉源是四川成都以南受灾最严重的县。当时,全县40个乡镇,256个村庄,27.4万人受灾,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工业企业遭到严重破坏。
在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下,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湖北人民迅速行动,于当年5月19日千里驰援,支援汉源灾区群众临时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
原来设在富林镇的汉源县城,整体搬迁到海拔1000多米的萝卜岗。5000多位湖北人在汉源扎根,援建项目达116个(新县城53个、乡镇63个)。
其中,武汉1500多人参与援建六大项目:汉源二中、2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爱心福利院、富林镇卫生院、麦地小学、社区服务和体育活动中心。
援建期间的艰辛,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专家在实地考察后称:汉源灾情不是四川最严重的,但重建施工难度是罕见的。
5月4日下午4时,武汉建工集团36岁的项目经理李杨唐,谈起参与援建汉源的点点滴滴,印象深刻。“5·12”地震发生次日中午休息时,还是武汉建工集团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李杨唐,跑到武汉广场附近的献血车上献了400毫升血。很快,公司组织去汉源参与援建,李杨唐主动请缨,“必须要去!”
道路难走,余震不断。李杨唐和100多位同事,马不停蹄地在汉源县地质复杂的萝卜岗搭建板房。当时即将中考,必须让学生休息好。很快,100多间板房全部搭建完成。“我们也住在板房里,第二天清早起来,突然门口冒出一箱水果,还有学生写的感谢信”。
活动板房建好后,根据安排,武汉建工集团援建12栋6层居民楼。面临三个困难,一是山上路不通,二是没有自来水,三是下半年几乎无雨,灰尘漫天飞扬。李杨唐说:“道路不通,步行!灰尘笼罩在山上,照样打桩工作。没有水,就地建水池,从流沙河运水过来。”
打桩时,工人们发现地下全是青青的含铁坚石。有工人从孔井里出来,放声大哭,头发、眉毛、胡子、衣服上全是岩石屑,而且一天只能打0.25米深。李杨唐说,工人哭,并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因为打孔速度太慢了,有失败感,“在萝卜岗的岩石上打一个孔,需要两个月时间,而在武汉顶多要一周”。
2010年5月,12栋居民楼项目整体移交,该项目被评为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回忆起来,觉得挺欣慰的,汉源就像我的第二故乡。”李杨唐说。
富林镇卫生院“武汉造”
是雅安市首家3A级预防接种门诊
作为承担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汉源县富林镇卫生院由武汉援建。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精致整洁。一楼设立有中医馆,方便居民们享受针灸理疗服务;二楼是预防接种门诊。富林镇卫生院院长罗冬说,相比以前的老卫生院,就医环境和医疗设备等硬件强多了,“这里的一点一滴,都凝聚着武汉人的心血”。
值得一提的是,二楼的预防接种门诊,是雅安市第一家3A级预防接种门诊,一年365天提供服务。罗冬说,因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很多其他镇的家长,甚至还有其他县的家长,也带着小孩来这里接种,仅去年就为15000多人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4月27日上午,汉源县皇木镇男子李晨和爱人带着1岁的女儿来打手足口病预防针。“这里条件好,我们都知道是武汉人援建的。”李晨说。刚从其他卫生院调来半年,医生曹锦霞也对富林镇卫生院赞不绝口:“能在这里工作,我觉得幸福!”
汉源首家福利院能抗八级地震
“电视上看到武汉的新闻一定会看完”
距离县城半小时车程的汉源县武昌爱心福利院,位于九襄镇梨花村二组。地震后,武昌区慈善总会对口全额援建,总投资1100万元,2009年7月投入使用。福利院占地5067平方米,共有300张床位,设计能抗击八级地震,2013年被评为二级养老院。
这是汉源县第一家福利院,目前住着218名老人和三无人员,其中80%的人有各种疾病或残疾。院长张文说,以前县里没有福利院,现在老人们能住在这里安度晚年,有医务室,有小卖部,吃、穿、住、医、葬全部由财政承担,“真是幸福!”
4月2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这里看到,阳光正好,老人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聊天。走进一楼,只见每个房间都很整洁,有两人间或单间,每间均配有电视、抽水马桶等。
46岁的汉源县清溪镇人何斯庆,年轻时在建筑工地干活受伤,致双腿残疾。福利院建好后,他就住了进来。坐在轮椅上,何斯庆告诉记者:“能住在这个爱心福利院,我知足了!”
何斯庆每天早上9点钟起来,吃完护工准备的早餐,自己推着轮椅到院内晒太阳,和伙伴们聊聊天,偶尔打打牌,晚上看看电视。大家都知道福利院是武汉人援建的,“我在电视上只要看到武汉的新闻,就会将这条新闻看完,感到特别亲切”。
汉源二中依山建成花园式学校
运动场所多,连体育大学都羡慕
教育先行。汉源二中,武汉市出资12600万元对口整体援建交钥匙工程,占地14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9800平方米,2008年6月开工,次年12月竣工。现有教职工300多人,学生4500多人。
“我亲眼看到学校变大变美!”汉源二中门卫冉崇斌师傅说, “不仅是孩子们和老师,能在这么漂亮的校园上班,我这个门卫也感到幸福。”
4月27日,记者看到,在海拔1000多米的萝卜岗上依山而建的汉源二中,宛如爬山虎一样匍匐在山坡上,错落有致。学校办公室主任牟纯华告诉记者,当初武汉援建人员为了把学校基础打牢,常常从山体上挖出一块平整土地,之后再打夯、填埋,整座学校建立在碎石铺起来的地基上,“投在地下的钱,比投在地上的钱还要多”。
最让人震惊的是学校的运动场所——不仅规格高,而且数量多。曾有成都体育大学的领导来到这里,见了啧啧称赞,羡慕不已。
目前,学校有1个标准化铁饼标枪投掷场、1个风雨操场、1个标准化田径场、3个标准化网球场、11个标准化篮球场。参观时,牟纯华主任请记者一定要看看280亩的铁饼标枪投掷场,“这是我们四川省唯一的铁饼标枪投掷场地”。
一步步拾级而上,来到校园中轴线上的思源广场,这里是学生们升旗、运动的地方。牟纯华主任说,之所以叫思源广场,旨在让全校师生记住武汉人民的恩情。
网球场上,一群学生正在训练。高一(10)班学生徐思尔,2018年元旦期间参加比赛获全省网球女双冠军,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我特别感谢武汉人,如果学校没有这个网球场,我怎么可能拿到冠军?”
红色教学楼伫立在蓝天白云之下,翠绿的爬山虎与红墙交相辉映,姹紫嫣红的海桐花、三角花、蔷薇花争相绽放。站在学校运动场,远方山峰绵延不断,美得让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