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首第一县的生态远略
中新社湖北秭归4月10日电 题:三峡库首第一县的生态远略
作者 郭晓莹 向均平
长江三峡西陵峡畔,袁群英将清扫的垃圾倾倒在门口的垃圾桶内。不一会儿,垃圾运输车便来到她所在的村组,对垃圾进行收集,最后实施定点填埋。
袁群英是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郭家坝村村民。她家的小洋楼依山而建,前院面朝长江,院中的小方桌上,莹润的茶叶在杯中浮沉,茶香静静弥漫。
就在几年以前,袁群英的生活环境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前这里都是垃圾,哪里还有心情喝茶。”袁群英指着房前的马路说,以前清明前后,房子周围的田野里、马路边堆放着垃圾,臭气难掩。雨季来临时,很多垃圾被雨水冲刷到库岸,最终被洪水卷进了长江。
郭家坝镇是临江而建的三峡移民大镇,袁群英的经历正是过去三峡库区农村环境的典型写照。
为解决垃圾露天堆放,污染环境的困局,2013年开始,秭归县在郭家坝镇试点,尝试将城镇社会化有偿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组织,实行会员分类缴费,垃圾车日清日运,集中处理,构建了环境卫生连片治理社会化有偿服务体系。
如今,郭家坝镇道路沿线干净整洁,绿色垃圾桶沿途摆放,村民定点倾倒垃圾,清运人员定时清理,定点填埋,垃圾遍地的现象一去不返。
事实上,郭家坝的变化只是秭归县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作为三峡库首第一县,秭归县在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构筑生态屏障,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先行先试,走在库区前列。
“在18年三峡移民大搬迁中,秭归县已投资3.8亿元(人民币,下同)建设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30个。”秭归县移民局局长韩裕林说,目前秭归县城、集镇及库区居民点垃圾、污水基本得到有效处理,境内长江及其支流的网箱养鱼全面取缔,生态屏障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覆盖率已达80%,实现了生态恢复,促进了水环境改善。
据韩裕林介绍,2011年至2014年,三峡后续规划投资近5亿元,围绕建设库周生态安全保护带、城镇功能完善和城镇安全防护带、地质安全防护带,实施生态环保项目31个。今年前3个月,三峡库区首个垃圾水平式压缩中转站、首个“以电代油”船舶岸电工程等相继在秭归投入运行,该县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也即将投运,将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利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好事。”秭归县环保局局长邓斌说,作为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区域、三峡生态功能区重要门户,秭归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与生态物流业,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走上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