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高校把实习搬到澳大利亚荒野

06.08.2019  18:40
图为教授为学生讲解钙质硅酸岩中的石香肠构造

   湖北一高校把实习搬到澳大利亚荒野

   大学生们进行野外地质填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肖杨 实习生金融 通讯员陈华文

  昨日,记者获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10名大学生背起行囊,跨越层层山峰,前往澳大利亚的荒野进行野外地质实习。这是该校资源学院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进行的联合野外地质实习,上个月,同学们在海外度过了18天难忘的地质时光。

   野外遭遇诸多困难

  据介绍,地质填图是指在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尺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填绘在地理底图上而构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此次实习地区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的矿业重镇芒特艾萨,该地区地质演化历史较为复杂,地质现象极为丰富。

  参加本次实习的10名学生里,有9名是第一次出国。实习前两天,学生们惊喜野外看到的袋鼠、鸸鹋等动物,感叹澳大利亚的优美风景。然而,野外地质填图并不等同旅游,学生们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地质填图实习时,队伍早上8点乘车出发,5点回到基地,午餐是早上准备的三明治、饼卷的蔬菜和肉食等简单食物。每天返回基地后,学生们还要听讲座、整理实习材料。实习区目前是冬季,昼夜温差大,白天野外温度高达30℃。在野外,学生们经常在苍蝇的纠缠中,穿过茂密的灌木丛。在似火的骄阳下,攀登近乎垂直的陡峭山坡。

  路途行进时,大家还经常被当地一种叫三齿稃的草所困扰。这种草茎细长而坚硬,很容易刺入衣服。填图过程中,澳方老师为更清晰地展现地质现象,往往直接用手把遮挡的草拔去。但学生们以前没遇过,也跟着去拔草,结果手上全是刺,钻心地疼。尽管实习困难重重,但没有一个同学叫苦退缩。

   围着篝火做中国菜

  为体验野外地质填图的“实战”,此次联合野外地质实习还特意安排了一次填图区露营。辛苦地完成了一天的填图任务,学生们选择在空旷的地方搭帐篷、做晚饭。师生们围坐在篝火边上聊天,欣赏纯净的星空,倾听异域风情的音乐。

  因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大家不是很习惯澳大利亚的食物,于是抽空自己动手做中国菜。澳大利亚助教蒂姆没见过中国菜的制作过程。当白菜放到油锅里,发出滋滋的声音时,蒂姆惊呼:“我的天哪!”并摇摇头,表示不解。而当菜端上桌,请他过来吃时,他又竖起大拇指说:“太好吃了!

  此次联合野外地质实习还要求实习结束时提交全英文的实习报告,同学们对此认真准备,还利用野外席地而坐一同吃饭的时间,与澳方学生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带队老师李占轲表示,学生们在野外地质实习中,其专业素质、体能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