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医学新生的实验课
记者:陈丽霞
在实验操作台前,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医学生,用左手单手支开一块琼脂平板盖子,右手持一支细长的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烤得通红后,在试管内挑取少量菌液,再小心翼翼地在平板上分区划线。这是实验课上老师刚演示过的琼脂平板划线接种实验,属于医学生需掌握的基础实验技能之一。
▲学生们排队做琼脂平板划线接种实验
操作实验的,是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的2018级新生。刚刚结束军训的他们,已经迅速切换到医学生繁忙的学习状态中。这次课,已是19名基础医学专业新生上的第三节医学实验课。
这节课,他们要学会用显微镜观察球菌、弧菌和杆菌,学习非致病性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接种实验,并了解微生物的分布与平板菌落计数。
这三项任务,都需要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老师,您看我这样划线的手法对吗?”“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深色圆点是葡萄球菌吗?”学生们都很认真,他们或观察、或操作、或记录,并不时向老师赵旻请教。
在医学部,传统的医学实验教育早就“变了模样”。新生从入校伊始,就开始接触实验课程。这门面向基础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开设的医学实验课,叫《基础医学实验》,是一门整合实验课程。该课程由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统一排课,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形态学、机能学、人体解剖学等4个方面的16门学科的实验。
▲实验课的理论讲授环节
“这是我们医学实验课程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以前,实验课都由各学科教研室分别开设,现在改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开设,并且让新生一进校就开始上实验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支部书记杨国华副教授介绍,中心自2016年初,就将实验技术员老师及实验仪器设备划归中心统一管理。经过2年多的过渡,现在已由单纯人财物的整合进一步变成实验课程的整合。实验课程实行课程组制,按不同的课头设立课程负责人。
在实施实验课程体制改革后,赵旻副教授已经连续带了两届学生的医学实验课,这一次是第三届。“学生们对此反响特别好。以前按传统做法,大一新生都以学理论知识为主,到大二才开始接触实验课,现在让他们一进校就开始上实验课,更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赵旻说,“而且,由实验中心统一开课,不仅可以更高效利用实验资源和实验条件,而且避免了一些教学上的重复和交叉。”
▲学习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细菌
“我们一般到大二就要进老师的课题组开始做科研。现在回想起来,大一就开始学习基本实验技能真的非常有必要,这让我能够更快上手进入现在的学习和科研状态。”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张同学说。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记者还看到,有多间开放式共享科研实验室。里面设备齐全,只要学生有需要,和工作人员预约后即可自由使用。中心还面向学生开放32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个形态学图片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上网访问学习。
近年来,在中心有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被孵化出来。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年就有8项,2018年有7项。2018年6月,中心派出6支队伍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结果全部获奖,其中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此前,中心还获批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不管是改革实验课程体系,还是开放科研实验室、开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目的都是为了使实验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思维能力。这就解决了实验学时削减与实验教学内容不对等的矛盾,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和动手的转变。”中心主任武军驻教授说。
(摄影:陈丽霞、杨国华 编辑: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