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聚焦湖北“三位一体”改革督察落实机制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会君 实习生 周巧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啃的都是硬骨头,涉的都是险滩。全省上下如何攻坚克难?怎样全力抓落实,取得成效如何?请关注本报《改革追踪看落实》系列报道。
有些改革已经在推进,为何相关市场主体、群众还是不知道?
有的办事程序已精简,为何实际操作中还是要“跑断腿”?
为确保改革落地生根,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我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指示要求,构建了“三位一体”改革督察落实机制。
昨日,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主任赵凌云接受中央在汉及省直新闻媒体采访时介绍,通过改革督察抓改革落实,有效破除了改革与群众之间的梗阻,使中央各项改革部署在湖北深入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制度先行,确保督察有法可依
改革的顶层设计在中央,省级以下主要是抓落实。“要把改革举措落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强化主责部门和‘一把手’职责”,“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改革抓落实指明方向。
构建1+22组织体系。在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省成立22个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分别全面对接中央各领域改革工作。
建立制度体系。我省出台《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实施办法》、《关于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健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体系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分类考核评估办法》和《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督察。 探索实践一套工作方法体系。实行日常督察、重点督察、专项督察、全面督察“四种督察”全领域覆盖;每个季度确立重点督察事项,实行“四季督察”全时段覆盖;下发“任务预告书”、“进度预警书”、“督察意见书”和“问责认定书”,“四书督察”全方位覆盖。
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方法体系“三位一体”改革督察机制的构建,打造了改革督察闭环系统,使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感言】督察,从思想自觉上升为行为自觉,既需要“长牙”又要“长效”。“长牙”,就是要树立督察的权威,让大家对督察心存敬畏;“长效”,就是要健全制度保障,用法治方式推进督察。
率先垂范,抓主体责任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挂帅、又要出征,亲力亲为抓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
我省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对所有改革项目实行“挂账督办、按图施工”,引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各地真刀真枪推进改革督察。
两年多来,省委主要负责人先后30多次带队赴武汉东湖高新区,就中央及省改革举措在该区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察,通过省、市两级共同努力,全国首家科技金融特区、全省首家政务服务局、创新委员会等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快速落地。
省委示范带动,2015年,我省22个专项小组组长及17个市州党政主要负责人共开展了100多次改革督察。
我省还召开全省改革工作会议,各市州和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各领任务,立下改革军令状。通过开展领导小组统筹督、改革办专门督、牵头单位具体督、联合党委政府两办督察室重点督、指导地方党委一起督等不同督察行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齐动的督察合力。过去两年,省市两级下发有关改革情况通报近千次。
【感言】“群雁高飞头雁领”。紧抓“一把手”这个关键的少数,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和压实主体责任,形成整体联动、纲举目张之势,攻克顽疾。
问题导向,严督厉察真问责
来凤县推进政务审批集中,87项审批权始终“扣”在局长手中,迟迟未进政务服务中心。县委书记放狠话:凡不按要求进驻并授权到位的,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一律就地免职。
倡导推行“来凤之狠”,近两年来,我省先后就企业投资审批难、科技成果转化难、群众“办证难”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督察,以中央已出台改革方案和中央在我省改革试点实施情况为重点,进行“拉网”督察,22个专项小组51个改革牵头单位共开展227批次督察行动。
2015年,省市两级就改革不力问题,点名通报、约谈400多次,有效推动了省、市两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目录的迅速公布、企业投资项目联审平台的上线运行、“科技十条”的加快落地及中介组织的清理等。
连续两年,我省对市州和所有省直单位开展改革工作年度考评,委托省社科院开展第三方评估,2015年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满意度由上一年的88%上升到90.4%。
【感言】改革领任务很痛快,回去之后是虚以应付,还是老虎吃天,不知怎么下口。真督察、严问责,使不作为的露了馅,不会作为的交出难题,会作为的“闪光点”推而广之,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良性互动,改革的穿透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