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 奋力打造开放新高地

24.06.2019  11:23

图为: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现场

        夏花绚烂、林木葱郁,东湖之滨,烟霞似海。
        开放的湖北再迎盛会。6月20日至21日,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
        部分国际组织代表、外国驻华使节、世界500强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和全国12个自贸试验区代表齐聚东湖之畔,为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从2013年9月上海设立国内首个自贸试验区,到2015年沿海3个自贸试验区共同推进、2017年7个自贸试验区落地,再到去年中国(海南)自贸试验区获批,逐步形成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的“1+3+7+1”的发展格局,改革开放的区域广度和内容深度全面升级。
        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年来,注重制度创新,持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自贸区建设高质量推进,湖北正加速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日摘发论坛上的精彩发言,助力湖北学习借鉴中外自贸区建设经验,加快构建湖北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房爱卿
        成就有目共睹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分三批增设了11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了由南到北、由东至西的“1+3+7+1”的开放发展格局。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锐意进取,形成了许多突出亮点和特色,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改革成效不断显现。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五年多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形成了17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全国形成综合性改革的良好态势。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措施从2013年的190多条缩减到2018年的45条。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0余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4万家,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标杆示范作用。
        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加速重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世界经济开放与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冲击和影响,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改革试验和开放压力测试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全国范围看,随着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迫切需要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要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国强
        放手闯、试、改
        建设中国特色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过去5年多时间里,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改革开放探路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自贸试验区先行,中国的营商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去年,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提高32位,营商环境提升不仅来自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评价,还得到了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认可。过去3年中,全球跨境投资连续大幅度回落,去年又下降了13%,但是来华投资一直保持增长,去年增长5%左右,自贸试验区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在升级,如何用进一步扩大开放来应对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我觉得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找到一条有效的应对之路。
        在新的历史阶段,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中探路者的作用,要想完成这个使命,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的保障机制。
        首先,法治保障要先行,通过更加有效的法治授权,让自贸试验区能够放开手脚、推动改革,把在自贸试验区探索成功的经验尽快上升为新的法律、新的规章;其次,要形成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更加有效的机制,要更高水平或者更大幅度地加强对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授权,让自贸试验区能够放手去闯、去试、去改;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的评估和交流机制,以及加强组织保障机制建设。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驻华代表  戴文德
        融入更多创新
        从2006年开始,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和全世界提供了更多机遇,让全世界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减少发展的成本,同时增加国际合作的机会。
        最近几年,中国尝试以更创新的方式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加速了高科技产业发展。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高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高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好的设计、管理以及有关创新发展的好做法,同时能够促进数字化、促进工业革命以及改变全球制造业模式。所以,我认为应该让更多新的想法、更多创新,融入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中。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帮助中国企业和商业更好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广泛参与经济特区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未来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需要大量创新,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应该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  陈德海
        共商共赢举措
        中国同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双方建成并升级的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区内九成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中国连续十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八年居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0亿美元跃升至  2018年的5878.7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1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7%。
        此次大会,各位来宾围绕中国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及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等议题进行交流探讨,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共商互利共赢举措,创造更多共同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一直致力于贯彻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积极促进双方在贸易、投资、教育、文化、旅游、信息媒体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展望未来,中国同东盟合作前景广阔。中心将继续积极宣介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东盟营商环境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建立更多沟通与互动平台,策划组织更多的经贸和人文交流活动,支持中国各个自贸试验区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董事、法律总监  海内尔
        让巴拿马运河与长江万里相连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地处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附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我们非常期待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开展政策联动和合作交流,除了区域优势外,在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内,货物进口及出口都不必缴税,区内注册企业的产品向美国和欧洲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并享受优惠关税。
        去年我们进口的主要货物类别包括手表、人造产品、珠宝、酒类、香烟、化妆品、电子产品、医药、服装等等,其中就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物流的创新发展,使用最新的技术,让运输遍及全球,将科隆自贸区打造为美洲最重要的自贸区。我们的发展口号是:将科隆自贸区推向全世界,并将全世界带到科隆自贸区。我们希望吸引更多中国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向“”看,来科隆自由贸易区注册公司,将巴拿马作为拓展加勒比地区市场的“跳板”,让巴拿马运河与长江万里相连。
        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副总裁  阿尤布
        4000家中国企业入驻迪拜
        中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有4000家中国企业入驻迪拜,在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内,也有不少中国员工。
        我们是1985年建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现在有超过7000家企业入驻,其中有200家世界500强企业,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自贸区距离自贸港34公里,每天都会有差不多12艘货轮来到自贸港。自贸港每年的货物量是非常大的,大部分集装箱是由自动机器臂进行操作。同时,我们也有不同的服务商,并储备了200万平方米的土地。除了货物港外,我们还有一个物流港、国家工业园区,同时还有一个保税区。我相信在座的一些人已经去过我们的港口,我们现在可以提供非常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非常看重自由贸易的便捷性,我们将所有与运营相关的,包括过关以及船务公司等机构都整合到一个大楼当中,帮助大家实现更加方便的贸易。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服务能力,将一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增加货物贸易量。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  唐文弘
        全面深化改革样板
        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试验了一批基础性的、根本性的改变,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样板,比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推进外商投资领域及整个投资领域的深化改革;比如在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三证合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比如自贸试验区上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了外贸业务一站式办理,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高水平开放举措不断推出,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的规则,实施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支持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创新要素流动方面,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机制;在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湖北自贸试验区出台了“黄金十条”“新黄金十条”,开展科研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目前,各个自贸试验区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挂牌两年多的湖北自贸试验区,完成落实国务院规定的试点任务超过94%,同时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在科技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升级、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等领域积极开展探索,形成了多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也有利地带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持之以恒的改革、开放、创新造就了各个自贸试验区优良的营商环境,也吸引了境内外企业到自贸试验区投资兴业。2018年中国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约21万家,外资企业9409家,实际吸收外资1073亿元,进出口总额3.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都超过了12%。同时各自贸试验区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了171项制度创新成果,这些新成果的推广也有力推动了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湖北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秦军
        坚持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自贸区从2017年4月1日挂牌至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有利地推进了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收获了硕果累累。
        制度创新蹄疾步稳。170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160项,完成率达到94%,初步形成了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9项被国家层面采纳推广,86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改革红利加快释放。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估,湖北自贸试验区在纳税、登记财产、获得电力等6个营商环境指标上表现优异,其中执行合同、开办企业、办理破产等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活力持续迸发。2018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专利申请33492件,新增专利授权15067件,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有力支撑,新增专利授权在所有自贸区里名列前茅。武汉片区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5500亿元,国家存储器基地、天马微电子G6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始量产,为强化关键技术创新和攻关、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开放带头作用明显。挂牌至今,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使用外资31.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159亿人民币,以全省0.065%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省约10%的实际利用外资和近1/3的进出口总额,已经成为湖北对外开放的高地。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湖北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坚持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双路并进,坚持引领创新和协同创新双管齐下,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发展,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湖北智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顾学明
        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双边及区域贸易协定逐渐兴起,在顺应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未来国际经贸规则的演变方向。
        贸易投资领域高水平开放和规则议题的高标准要求仍是发展趋势。在投资领域,目前超过一半的区域贸易协定采取负面清单的模式。从关注的重点看,与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相关的国际经贸规则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中国自贸试验区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将进一步建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的规则、监管制度,压缩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拓宽外资进入的大门,促进外商投资政策更加透明,加快在相关贸易投资方面与国际高标准规则进行对接。
        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制度性开放的先行者,从试验内容和任务看,向知识产权、环境保护、人才管理、劳工权益等新议题新领域拓展越来越多,例如针对外资企业普遍关注的权益保护的问题,各自贸试验区从建立多元化法律服务体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机制方面入手解决相关问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措施,在当前各方面关心的技术中立、私人诉权、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等领域加快完善我国的监管体制。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的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外商准入。
        丹麦驻华使馆商务参赞  晏森
        中丹绿色发展合作前景广阔
        中丹两国是巴黎协定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坚定支持者。目前两国已有  80个政府机构在不同的技术领域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重点关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
        三年前,中国与丹麦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的重点是水资源利用、废水管理和空气污染治理。同时,丹麦海事局正与中国交通运输部、工信部合作,重点是提高能源效率,我们也在展开绿色科技合作,重点是绿色造船和绿色航运。
        我很高兴地看到,武汉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都是C40联盟成员。丹麦驻北京大使馆在今年4月份举办了C40区会,我们和两位来自武汉的代表讨论了关于气候行动的规划。
        今天的世界是充满挑战的,但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会,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挑战中寻找机遇,以更长远、更全面的眼光,来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抱负,比如说发展长江经济带,就为我们两国和全世界开展更多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潜力。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马钦
        打造与新加坡媲美的营商环境
        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我们正加强与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就提升营商环境开展合作,提供更多相关支持,实现可持续的、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我留意到,在武汉自贸片区只需要两天半就可以注册一家公司,这令人非常惊喜。
        我们和中国的几个自贸区都有紧密的联系,希望武汉未来在自贸试验区发展中,复制推广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我看来,武汉是中国最好的投资地之一,希望武汉再接再厉,打造出与新加坡媲美的营商环境。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  袁园
        更好释放改革红利
        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从而释放改革的红利,这是衡量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最主要的区别。
        使命决定责任,五年多来,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贸易、投资、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各个领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各个领域试得好、看得准、风险可控的这些创新成果和做法,及时地进行了总结梳理,通过多层次、多路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从而使得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得到了持续的释放。
        目前,一些没有设立自贸试验区的省份,也高度关注自贸试验区所开展的创新,并主动学习、借鉴已经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个性化创新,放大改革的红利。
        5年多来,自贸试验区持续释放自身制度创新的红利,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复合型的综合改革探索和创新格局。比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自贸试验区积极回应企业需求,以“放管服”为抓手,切实转变观念,持续推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同时带动其他省市加速推广改革经验;实现多领域的制度变革,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制度创新,并带动全国在多领域实现了制度的系统性变革,比如相关金融创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适度的复制推广,得到市场主体好评。
        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副司长  何晓睿
        五个“”助力自贸区建设
        海关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指导自贸试验区围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在各方面开展制度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一步,海关在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上,将重点突出五个“”——突出“新职能”,对标“新规则”,打造“新平台”,服务“新业态”,应用“新技术”,开展监管制度创新。
        一是突出新职能。更大力度探索形成集成化、多元化的海关制度创新成果,目前,正以关检融合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在自贸试验区大力开展关检融合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新海关的体制优势。二是对标新规则。进一步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结合中国国情继续学习借鉴和改革创新,瞄准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实施的自贸区经贸规则和贸易制度,开展压力测试,努力打造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海关监管体制机制。三是打造新平台。进一步发挥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两个平台的叠加优势,释放自贸试验区更大的制度创新红利。四是服务新业态。加快探索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过去我们在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保税+”措施,效果很好,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围绕服务贸易在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发展和开放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创新。五是应用新技术。开展智慧海关建设是当前海关推进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将加大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装备等新技术在海关监管领域的研究应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张忠东
        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天津自贸试验区有三个片区,其中机场片区以发展现代先进制造业为主,东疆保税片区主要发展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租赁,中心商务片区主要发展以创新金融为主的业态。
        在制度创新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首创的措施包括“一个部门、一颗印章”“一纸多证”等。现在,我们正在推进“一网通办”,还有平台经济的税库管理新模式等。
        在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四个方面:一是租赁产业。天津自贸区是世界上除了爱尔兰以外最大的飞机租赁中心,大概90%以上的租赁产品和租赁结构的创新从这诞生。二是商业保理业务。我们从2015年开始率先创新和试点,现在大概有600多家企业。三是关于平行汽车的发展。平行汽车去年是8.6万辆,大概占全国份额的75%,在这方面我们先后推进了保税仓储、第三方机构采信等。四是航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天津自贸区已经成为亚太地区航空制造和维修基地,聚集了一系列的企业。
        关于下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我想跟大家交流几点:一是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我们把握新机遇和新挑战。二是用好和扩展自贸区现有的功能和政策。我们试点新的贸易规则,给我们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和极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发挥比较优势。昨天我们去光谷看了看,确实令人震撼,光电子产业形成这么大的规模,汽车产业那么大的体量。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定位、天津的特色,在打造好京津冀协同开放的平台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  王景明
        敢作敢为提升营商环境
        辽宁自贸试验区涵盖三个片区,其中沈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连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营口片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跨境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国家总体方案中赋予辽宁自贸试验区的123项试验任务已有113项落地,落地率达到91.8%。截至2018年末,辽宁自贸试验区实有企业4.7万家,其中新增注册企业3.5万家,注册资本4400亿元;外商投资企业1300余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
        按照中央的部署,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国家高度重视辽宁振兴发展,出台了振兴东北基地的一系列政策。辽宁省政府也出台了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的意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二、进一步夯实开放平台。以自贸试验区为重要平台,推进建设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和东北亚经贸合作先行区,加快建设“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三条国际大通道,继续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水平。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项目管家”工程,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开工、到投产达产,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
        外经贸大学教授  崔凡
        在试点中探索创新
        坚持金融业对外开放,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一环。我国一些自贸试验区已对相关工作进行探索,但推进的过程中间,肯定会碰到困难和问题,对自贸试验区而言,就得承担起相关先行先试的责任。
        首先从金融业对外资开放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自贸试验区版本和全国版本的时间表差别不大,但从自贸试验区本身而言,很多自贸试验区是全国金融中心,或者是区域金融中心,相关金融企业聚集自贸试验区。从经验探索角度而言,自贸试验区里面应该更有条件,因为这里业务量充足,更容易产生经验。
        自贸试验区的初心是开放压力测试,大家对金融开放有很多担心,自贸试验区应该不忘初心,在管控风险、开放压力测试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除了落实好国务院交办的创新试点任务之外,还需要我们在试点过程中探索,比如说怎样进一步推动双向投资便利化,怎么样给企业带来的负担最小。打个比方,赋予铁路运单一定物权凭证的功能,这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和欧亚价值链的重建、中欧快铁方面的运作都有一定的好处。
        在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领域,按照监管部门的改革来说,在交易端已经实现了自由化,现在是怎么让它更加便利,比如说创新举措跨境人民币贷款,想办法把相关业务发展起来,可以促进“走出去”企业在对外投资时更加便利化。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对于我国各地自贸试验区来说,要做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沿海开放与中西部开放相结合、制造业开放与服务业开放相结合、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相结合、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相结合,最终实现“以开放促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赵晓雷
        打造“没有跑道的国际机场
        各地自贸试验区的基础条件、区位条件和发展阶段有差异,但都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所以自贸试验区要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目前,在长三角创新推出外贸物流“陆改水”一体化新模式。2017年10月,中国外运在苏州园区港开通宁波港外贸“陆改水”航线,去年开通上海外高桥“陆改水”航线,并正在建设上海洋山港“陆改水”航线——将原先陆路运输的外贸集装箱,通过水路对接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一是物流成本降低,每个标箱降低成本200元;二是运力稳定,不受节假日和汛期条件的影响;三是享受上港绿色通道,优先靠泊;四是与多家船公司签订异地还箱点协议,省去提空箱费用;五是绿色低碳,缓解长三角高速公路网集卡拥堵,减少废气排放量。
        讲这个案例,是因为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都是一体化的,这一模式能否在长江经济带复制和延伸呢?
        除了“陆改水”,在长三角地区运营成功的外贸货物“虚拟机场”(空陆联程、陆空联运)模式,也可向长江经济带内陆地区拓展——在该模式下,苏州工业园被虚拟成一个国际机场,上海空港被当作飞往园区的飞机停靠站。货物到上海机场后,直接由“卡车航班”运送到园区,并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办理通关手续,省去了过去办理通关、理货、装卸等不必要手续,物流时效提速6小时以上,物流成本节省约25%,让上海、无锡、杭州等周边机场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延伸,使园区成为“没有跑道的国际机场”。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总监  王萍
        做大做强武汉生产基地
        施耐德电气(中国)植根中国30余载,从最初专注于中低压电器、配电和自动化,目前成为一个能够为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服务的企业。
        我们是2012年在武汉投资兴业的,电气生产基地落户在武汉自贸片区,2016年率先在全球供应链实现了数字化转型,2017年在武汉工厂进行智能升级,2018年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制造工厂。
        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十条”“招商十条”“文化科技十条”等政策措施,是对上海等先行先试自贸区经验的引进和吸收,现在大量“第二总部”落户武汉片区,施耐德武汉公司员工数量从最初不到40人增加到如今的千余人,说明中国中部市场发展动力十足,我们将不遗余力继续把武汉的生产基地做大做强。
        苏宁物流集团主任  岳从发
        在襄阳片区重点布局物流
        苏宁于2005年进入湖北市场,从最初的家电零售逐步发展到母婴、超市、百货、金融等多业态,各产业门店共计424家,全省拥有6000多名员工。
        为了服务苏宁智慧零售在湖北的发展,苏宁物流不断以科技创新、智慧供应的思维,在湖北大力布置物流基础设施。
        襄阳是苏宁物流重点布局之一——在襄阳自贸片区内,襄阳智慧零售电商产业园正在抓紧建设。受益于襄阳片区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的体制创新,和苏宁其他同规模项目相比,襄阳项目整体工期节省了5个多月。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集电子商务、智能仓储、跨境电商、冷链物流、送货服务等一体的区域物流中心,开启鄂西智慧物流新篇章。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冬民
        高质量发展军民融合正当时
        作为宜昌自贸片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的一员,我们将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在高水平研发上求突破。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引进、培养关键技术人才,加快创新发展。
        以军民融合为主线,在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围绕军民融合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军转民应用,提高发展质效。
        以智能制造为手段,在高层次转型上下功夫。大力开展生产线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