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让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05.09.2017  15:23
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通讯员王毅摄影宋枕涛

对话人物:桂学文

对话时间:9月2日

人物介绍

桂学文,1963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任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当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其主持设计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楼、武汉保利文化广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等作品广受赞誉,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奖项,日前崭新亮相的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更是收获多方赞誉.

对话背景

也许是总建筑师的头衔过于专业,记者原以为会见到一个严肃刻板的桂学文.没想到刚从工地赶回接受采访的他,穿着T恤和运动鞋,笑容谦和.

谈起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他坦言“等待良久”.

9月1日,天河机场T3航站楼正式通航启用后一天,很少在微信朋友圈发声的桂学文,两次贴出航站楼未启用前的实景照片,感谢他带领的设计团队8年来的奋斗努力.“星河璀璨,凤舞九天”,T3航站楼独特的荆楚气韵,不仅令天南海北的乘客惊艳,也彰显着湖北、武汉设计界面向世界的自信.

荆楚特色凸显设计优势

记者:武汉市民对天河机场T3航站楼的正式启用,可说是期待已久.作为设计者,您的心情可能更加迫切吧?

桂学文:这是自然.这个项目做了8年,我一直盼望它的正式通航.大家对T3航站楼的正式亮相整体满意,我觉得很欣慰.

记者:T3航站楼大气恢弘,很有荆楚特色,令人印象深刻.看得出来,设计团队非常注重地域特色的呈现.

桂学文:这是我们设计方案的重要特色之一.2009年,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球公开招标,有九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竞标.我们坚持独立原创设计,认为只有立足中国文化、汲取传统智慧、融合现代技术,才能使中国设计真正走向世界.

天河机场是湖北的门户机场,应该具备独特的荆楚文化符号.T3航站楼的设计方案,以楚人崇拜的神鸟凤凰为灵感源泉,从正面鸟瞰,它就像一只腾飞的凤凰.设计中,我们通过屋顶的动态体块,凸显凤凰飞翔的造型,若隐若现的天窗光线就像星河璀璨,环抱状的机场构型整体看起来非常大气.

记者:T3航站楼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通透,候机大厅周边都是玻璃幕墙,非常敞亮.

桂学文:这也是我们的设计亮点之一.整座建筑周边都是玻璃幕墙,我们希望它既具有高透性,又是节能的,其研发、生产的难度都很大.这些玻璃的材质都是特制的,在酷热的夏季,它能和暖白色金属外围防护体系一起,最大限度减少进入室内的辐射热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运营成本.

T3航站楼预留发展空间

记者:T3航站楼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站楼综合体.不少旅客抱怨国内一些航站楼太大,要走很久,T3航站楼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桂学文:T3航站楼是我设计过的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是T2的三倍.航站楼是乘客的流动空间,体量太大,确实容易带来很多不便.

我们在设计出发大厅时,尽量减少空间分割,做了一些相应的层次和变化,使整体空间开敞流畅,视觉明亮,塑造出花园式的感觉,力求减少旅客的焦虑感.流程设计也尽可能简洁清晰,比如国内流程采用混流模式,大集中、小分散,把两个大的航空联盟放在两侧,既方便中转旅客,也有效减少了旅客步行距离远的问题.

记者:T3航站楼能实现七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作为全国交通换乘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机场,这种设计会不会有些超前?

桂学文:与国外不同,国内的机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T2航站楼就已经满载运转了.T3航站楼按照2020年的吞吐量目标设计,它是目前的两倍,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现在,也要考虑中、远期需求,力争打造现代航空港典范,突出高效运营的完善体系,方便旅客及各类交通方式快捷进出.

另外,T3航站楼大到总体规划、总体布局,小到局部空间、设施设备,都预留了弹性空间.比如把交通中心放在T3前面,不仅可最大化利用交通中心,也为将来空侧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把握分寸和尺度很关键

记者:如果不是采访您,我还不知道省政府办公楼、保利文化广场,还有不久前重新开馆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都是您带队设计的.您平时会不会有“锦衣夜行”的感觉?

桂学文:不会.对设计师而言,能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贡献个人的智慧,这种感觉很奇妙.看到这些建筑融入社会生活,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最自豪的事.有时我会独自去工地检查设计效果和质量,主要是挑毛病,看哪里还可以改进.但凡能修改完善的尽量修改完善,以求少留遗憾.

记者:军博是很多去北京的游客必游之地.重新开馆后,它的主建筑外观还是老样子,但里面让人眼前一亮,非常大气.

桂学文:军博是北京长安街延长线的标志性建筑,改扩建工程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要通过最小的干预,最大限度地保留长安街上的建筑核心部分,还要赋予它新的生命与内涵.这个分寸和尺度的把握很关键,技术难度相当大.

记者:这么说,参观者的熟悉感,其实都源自设计者的用心?

桂学文:对.原建筑建设年代比较久远,难免与现状不符.为了实现“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的设计意图,我和设计团队经常去现场,一次次认真踏勘、测量,拍摄了数千张照片,针对细部一点点比对.

建筑要与环境和谐相融

记者:做了30多年建筑设计工作,您怎么看待国内外那些被吐槽造型奇葩的建筑?

桂学文:在我个人看来,建筑不应过于简单直接.建筑设计要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具体到每栋建筑,它在城市中承担着什么角色,定位很重要.设计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通过用心设计,将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记者:至少要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桂学文:对!每个建筑项目,不只是为经济服务,也要注重环境和社会公共效应,以及面向未来的适应性,也就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华电集团华中总部研发基地,其设计理念采取“江城之门”的意蕴,234米高的巨门屹立在长江之滨,它应该既是一幢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为此,我们把面向长江的裙楼设计成铺满草坪的斜坡,建筑尽量后退,留出场地形成大型开放式空间,设计平台花园供市民游园漫步、观赏江景,相当于一个立体公园.华电集团和专家们高度认可这一方案.

记者:武汉正在申报设计之都.设计让城市更美好,但很多人在生活中似乎不能明确感受到设计.

桂学文:一开始,人们或许不会明显感觉到设计的价值,但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他们对设计的鉴赏能力实际上已经有所提高.同时,这也需要专业的宣传与引导,鼓励全民参与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