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升级提供契机

27.10.2014  15:37

    10月18日至19日,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研究会、《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和湖北大学联合主办,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2014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在湖北大学举行。参加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三十年回眸与展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以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梅荣政教授根据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现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他认为,不论是从学科属性、基本内涵、培养目标来看,还是就研究生质量和近些年所出现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倾向而言,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很有必要。再就是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进一步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对这些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理论说明,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要价值。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蓝江则提出,当前,若要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形而上学化”和“教条化”,就需要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他认为,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往往假设了教育活动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以一对一的模式进行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考察,这种模式几乎在现实中不存在。相反,实际的教育对象是群体性的,并且这种群体不是高度同一性的规训群体,而是由诸多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群体。随着教育对象的改变,我们需要将社会学上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更有针对性地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存在的群体状态,并藉此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分析、价值分析、评价分析等内容。
    “比方说,面对由社会网络构成的群体时,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群体思想转变的最大化,而并非让所有个体都发生转变。”蓝江说。
    据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级别的学术研讨和学科建设会议,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发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媒体报道链接: http://lcl.cssn.cn/gd/gd_rwhz/xslt/201410/t20141022_13729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