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当水稻插秧遇上志愿服务,1+1>2的精彩

10.06.2021  02:43

新闻网讯(通讯员覃艳、陈宇凡、石蕾)“稻粱,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5月30日,在武汉大学鄂州水稻实验基地,一群小朋友在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展开了水稻插秧劳动竞赛,这是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智慧果”公益科普项目为群众办实事的一次具体实践,也是学院劳动教育深入田间地头的一次生动展现。

小朋友们穿上小靴子,戴上小手套,拿起小铲子,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在稻田里翻土、插秧。在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与志愿者一起顺利将100株培育好的秧苗插入稻田。夏日炎炎,小朋友们弯着腰、埋着头、不喊苦、不喊累,大汗淋漓还在坚持。插秧结束后,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小朋友们沾着泥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兴奋地跟志愿者说,“水稻今年10月就成熟了,到时候再带我们来看看吧!

插秧结束后,志愿者岳晓红和张朝栋分别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水稻及三系杂交的相关知识。稻之“”,从浸谷、出芽、播种、插秧、开花,再到收割和保存,岳晓红将水稻的一生娓娓道来,并号召小朋友们要解节约粮食,她列举了这样一项数据——2020年,全球有1.35亿人口面临着重度饥饿的状态,“粮食产量依旧不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依旧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要从小做起,不浪费食物,实行光盘行动,身体力行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者张朝栋借助通俗有趣的漫画介绍了三系杂交水稻的原理及发展历程,他也在科普中与小朋友们一起追思了“中国拓荒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束稻穗,千里援思,“研究水稻是能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事业,希望大家能向袁爷爷学习,做大事、做好事。

据悉,鄂州水稻试验基地共有131亩水稻试验田,是全国水稻原创性研究的重要基地,水稻杂种优势机理、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等多项研究均在该基地进行。其中,红莲型杂交水稻和抗褐飞虱杂交水稻都是武汉大学原创科技成果,红莲型杂交水稻具有耐高温、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等优势,近年在国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年推广面积累计超过4亿亩;抗褐飞虱水稻累计已在12个省份的1760万亩稻田进行示范推广,惠及425万户农民,累计为农民减支10.56亿元。自成立起,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始终聚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