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咖啡屋】我的第一篇SCI是怎么出炉的

12.03.2018  15:32

开栏语:“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在这个万物生发的春天,我们推出“科研咖啡屋”专栏,希望提供一个空间,师生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科学之美,深入交流科研之道,拓展思想的深度,激发创意的火花,并行动起来。欢迎师生投稿,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作者:焦洪赞

人物名片:焦洪赞,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遥感技术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中的应用及理论。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

科研是研究生的使命与职责。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做的事情大体包括这些内容:学习新理论知识,阅读相关论文,收集数据,将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写代码实现前人的方法,听报告、作报告交流,写论文等。很多同学每天都在重复这些工作,而且态度很端正,学习刻苦认真,但是每天都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科研。

我认为,这些内容仅仅是做科研的外在表象形式,而不是做科研的本质。科研的本质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从而产生一些想法、假说,然后用各种方法去验证假说。没有想法就做不了科研。大家可能会埋头做很多事情,把很枯燥的理论、技术进行研究,在做得越来越复杂时不妨回头看看当初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提出解决外部世界问题的假设,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去验证假设的过程才叫科研,其他所有的活动,都是为这个过程服务的。我期望大家保持一颗对各种研究内容提问的好奇心。

那么,如何将科研成果撰写成文?

做科研没有捷径,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但是,将科研成果撰写成论文是有规律可循的。我结合自己写第一篇 SCI 论文时遇到的困难,以及经过诸多尝试终于发表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主要是谈一谈写论文的技巧。

首先,以问题的导向作为论文的写作思路。科学研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撰写论文时,也应该以问题为导向。

写论文前,需要深入考察研究方向,并归纳出论文在该方向上解决的核心问题。对所研究的方向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问题的良好提炼能够体现作者对研究方向的深刻理解,也能够很好地引导评审专家和读者关注论文核心观点和创新点,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论文写作中要把文中解决的问题很明确地提出来;同时好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帮助作者理清文章写作脉络,也能够扣住普通读者的心弦。

其次,方法和原理要紧扣问题。如果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与所研究的问题本身联系不紧密,实验结果与结论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站不住脚。在这一步,导师的指导和广泛的阅读要辩证地结合。

第三,实验步骤描述的目标是实验可重复性。即:如果别人按照论文中的步骤、方法进行试验时得不到相应的结果,就说明论文步骤中有些细节没交代清楚,这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实验的可重复性是科研的基本规范,是一种科研态度的体现。在做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态度。当我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提出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选择相关理论去研究解决时,相关研究者或同行,会对我们的研究感兴趣,也会去实现实验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要能把每一步的研究细节阐述清楚,把实验流程罗列出来,告诉读者怎样将自己的实验重复。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验数据要统一。在实验室过程中可能会更换或修改样本数据,如果数据不统一,不仅会对别人的重复实现造成困难,还会让自己总结论文时实验结果和数据使用不对应。我们修改每一个数据后,都要检查所有与这个数据相关的东西是否一一对应。第二,实验结果要整理和备份。否则,一篇论文经过几次修改很可能会找不到相关的原始素材。第三,实验中的参数和算法要和论文中的实验结果一一对应。

第四,要有一些应对论文评审的策略和方法。

如果走上科研这条道路,我们就会跟评审专家进行很深入的一场博弈。第一,小问题要重视。这是我写第一篇 SCI 论文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没有对评审专家提出的小问题重视和回答。评审专家提出的小问题时一定要回答,我们可以感谢一下他,并标注出来修改内容,说明提出的这些问题是有道理的,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总之,要尊重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出最大的诚意,避免导致相互不信任。第二,大家要分清主次,要找到核心问题同评审专家探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论文中归纳的问题是否准确,是不是大家都认可的难点,关于这一点,需要好好地和评审专家讨论一番。我们需要列举很多参考文献,说明立论有意义和可靠。第三,评审专家质疑论文的实验与数据时,要做出积极回应。这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评审专家认为需要添加实验步骤或者实验数据,一定要按照他的意见做,体现严谨的科研态度。

第五,要触类旁通。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结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想法,比如把生物 DNA 的概念与遥感影像结合起来,是一种提炼问题和找方法的思路。许多学科体系是非常严密且有意思的,将一些有共性的现象结合起来会产生新的思路。我们要学会触类旁通,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逐步深挖,也是科研新手的一个经验。

>>> 小贴士

问:实验的可重复性为何那么重要?

答:我师从张良培老师,每次我写完论文后,他都要我把原始数据全部拿过来,程序一个个“”、数据一个个对应后才能投稿。张老师强调,论文发出去后,它是跟着你一辈子的,是个荣誉也是个包袱。如果写得很烂,你以后当了老师,论文被同行和学生看到,你会感到羞愧;或者别人拿你的实验“跑一跑”结果却不好,这对你的声誉也不好。(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付婉杰、刘文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1457期3版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