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谱新曲

17.10.2017  15: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引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了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温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的纲领性文献。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推动各民族群众持续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

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北省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珍惜当前的大好形势,抢抓扶贫攻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宝贵机遇,不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不断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萍告诉记者:党的十八以来,全省民宗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制度创新上,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新举措;在政策创新上,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政策;在实践创新上,探索和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民族宗教工作成果丰硕。

2017年8月24日,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尔肯江·吐拉洪(左三),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马萍(右一)看望武汉西藏中学师生 罗一萌摄


坚持四个“始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落地生根

湖北省56个民族俱全,有少数民族人口24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5%。过去的5年是民族工作承前启后、创新发展的5年,湖北省坚持四个“始终”,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湖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即: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抓创建,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担当;始终坚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抓创建,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础;始终坚持围绕服务管理抓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坚持围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抓创建,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社会氛围。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55个省直部门参加的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分工,凝心聚力抓创建。每年列支100万元经费,专门用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省委主要领导带头开展鄂疆两地“双结双促”活动,1000多名省管干部与1119户新疆困难群众结亲结对,主动帮助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生活难题,增进了鄂疆两地干部群众的兄弟情谊。

创新服务管理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湖北省把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重要主体,提出了“八有”工作目标,即:来时有人询、住时有人引、政策有人讲、就业有人帮、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解、纠纷有人调、违法有人管,为其创造“身在湖北,犹如故乡”的发展环境。

创新湖北新疆工作站服务管理平台。2014年4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在鄂新疆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站”,驻站干部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的优势,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困难,发挥流动人员党组织作用,组织开展“结亲交友”、“民族一家亲”活动、“四爱四争”活动,引导他们适应城市法治化管理,融入湖北民族大家庭。

还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培育和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责任制,构建长态机制等方式,积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中央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湖北省及时组织了5个宣讲报告团,到全省各地巡回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活动历时2个月,共举行宣讲报告会50多场,15000多名干部群众受到了教育,激发了他们参与创建的热情。 

来凤县社区群众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 谭兵摄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学生举行“民族一家亲”主题班会 周祥摄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湖北省民宗委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周祥摄

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呈现新格局

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对民族、宗教工作高度重视。在工作权重上,省委、省政府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和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研究民族、宗教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政策扶持上,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的意见》、《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宗教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四梁八柱”式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领导投入上,全省民族和宗教工作重点市、州、县都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构,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省民宗委委员单位由原来的24家充实为33家,省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达27家,民族宗教工作合力不断增强。在人才培养上,加大少数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目前,全省少数民族干部19674人,占干部总数的6.6%,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的比值4.5%。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进程实现历史性跨越

为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湖北省创造性实施的“616”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程,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

自“616”工程实施以来,湖北省历届联系民族县市的省领导,怀着对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率领省直部门到民族地区调研,确定对口帮扶项目、资金,督促指导帮扶单位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对口帮扶任务。

2017年3月,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到恩施调研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强调要继续深化“616”对口帮扶机制,拓展对口支援领域,创新对口支援方式。省长王晓东多次到所联系县市实地调研,就制约当地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十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及对口支援单位赴民族地区调研3000余人次,召开对口支援现场会和专题办公会200多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会议纪要60多件。省委、省政府每两年在民族地区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议。

616”对口支援工程一方面给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带来了实惠,同时密切了党和政府同各族群众的联系,增进了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为促进全省各族人民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积极协调落实差别化支持民族地区政策,实现与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大局有机结合。2012年以来,中央和省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持续加大,省级财政安排“一州两县”各类资金200多亿元,中央和省本级少数民族专项资金增加至1.6亿元;省武陵山建设成员单位落实支持资金320亿元,拉动相关投资518亿元;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支持试验区建设,发放贷款352亿元。“616”工程为民族地区落实对接项目3113个,资金142亿元,拉动社会相关投资600亿元;“1+1”工程为民族乡镇落实帮扶资金2.5亿元,承担对口支援的9个市落实帮扶项目349个,资金近6.2亿,拉动相关投资46亿元。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全省民贸企业达到817家,49个村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165个特色民居村落成为全省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物流快递、电子商务、创意产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实施一批惠民工程,“五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批文艺精品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在全国重大活动赛事中屡获大奖。“民族文化进校园”、“民族助学工程”等智援平台不断拓展。乡镇文体综合服务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16年9月12日,第二届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湖北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成就。

多措并举,强力推动湖北民族文化建设发展

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工作,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全省民族文化建设。

政策措施引领民族文化发展。《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努力开发、打造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设立省民族文化收集整理弘扬专项资金100万元。湖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提出了设立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600万元,设立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编制《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划》等13项繁荣发展全省民族文化的具体措施。2014年出台了《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武陵山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既要“含金量”,又有“含情量”,为繁荣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工作机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建立了定期研究民族文化的工作机制。开展了古籍整理、民族文化特色村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重点工程、民族文化进校园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共同推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合作机制。近年来,湖北省民宗委先后安排100余万元专项资金,开展民族文化课题研究,为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形成了民族文学创作评选奖励机制,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会赛机制。在省直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湖北省坚持每四年举办一次省运会少数民族竞赛类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普及提高。

品牌设施彰显湖北民族文化发展。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先后集中民族发展资金,通过“四两拨千斤”撬动地方财政建设了一批民族基础设施,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搭建了平台和载体。实施了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程,开发了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相结合特色项目,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化精品支撑民族文化发展,培植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大型土家音乐剧《黄四姐》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银奖,原创土家族音乐剧《寻访满堂音》、南剧《初心》分别被确定为2016年、2017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项目。省民宗委还每年投入100万资金打造湖北民族文化精品,相继推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动漫电影《土家石榴娃》、近300万字的《土家百科全书》、中国土家摆手舞传承平台等民族文化精品。

政府表彰激发民族文化发展。设立“湖北省少数民族文化政府奖”,对全省杰出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优秀的民族文艺作品创作者、表演者进行表彰奖励,并明确为常设项目,每四年举办一次。对于进一步繁荣湖北省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扶持少数民族文艺人才成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2017年5月,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期间海内外嘉宾领略武当太极的魅力 罗一萌 摄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迈出重要步伐

湖北认真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十村百户”对口帮扶、“同心建支点、同行促跨越”和“慈爱荆楚、五教同行”宗教慈善周活动,引导宗教界积极参与救灾赈灾、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环保卫生、社区服务等公益慈善活动。

发挥宗教文化积极作用。以举办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五届黄梅禅宗文化高峰论坛等大型宗教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湖北武当道教文化和鄂东禅宗文化等宗教文化品牌。发挥宗教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鼓励宗教界开展宗教思想建设,支持各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对宗教教义进行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新阐释。引导和支持各宗教团体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交流。

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力推动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宗教教职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2%和94%,基本实现社保体系全覆盖。面对非法宗教聚会活动依法妥善处置,挫败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图谋。坚持中国化方向,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宗教慈善周等三项活动为载体,加强宗教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宗教界自身建设和重点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引导宗教界发挥独特优势、服务工作大局取得了重要成果。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武当山玄天上帝神像赴台巡境等大型宗教文化活动圆满成功,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真心实意精准发力,新一轮对口援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思路的重要内涵,由单纯的“输血”到既“输血”又“造血”,以精准援藏,助力精准扶贫。在资金、项目、人才、文化、教育以及就业等多个领域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湖北省的对口援藏工作,把“精准”二字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准援藏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在省委、省政府精心组织下,湖北的援藏工作呈现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规划先行、发力精准”的特点。2013年至2016年,湖北省支援西藏山南资金近10.5亿。其中:项目79个,援助资金近6.9个亿,各对口支援市及社会各界、人民团体共援助资金近2.9亿,内地西藏中学办学经费0.72亿。

2017年2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援藏工作会,明确把“西藏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湖北省援藏工作的首要目标。

教育“组团式”援藏不断创新发展。投资近3亿元在东湖风景区兴建起全国一流的西藏中学,该校连续9年全国高考一类本科上线率100%;发挥科教大省优势,不断选派优秀教师赴藏工作,逐步推进教育的“组团式”援藏,相关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

在下一步的对口支援工作中,湖北省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省委书记蒋超良关于援藏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援藏工作决策部署”的批示落到实处,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助力西藏山南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总攻。

湖北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将把喜迎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和宗教工作重要思想,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新的贡献!”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马萍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