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直击

30.07.2020  14:11
  麻辣询问 倒逼责任落实擦亮“金字招牌”

——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直击

询问,人大监督的法定方式之一。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围绕某一方面工作开展专门询问的活动。

7月22日下午3时,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黄鹤厅里,气氛热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这是本届省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首次进行专题询问。

“不少市场主体反映,有时因拖欠税款、发票不规范、罚款缴纳不及时等行为受到一般行政处罚,纠错整改后发现仍被列入黑名单,未及时进行信用修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宗侨外委副主任委员陈金刚率先提问,开门见山,直指失信“黑名单”被滥用现象。

省发改委副主任谢高波作答:“拖欠税款、缴纳罚款不及时,是一般失信行为,可以修复。”他表示,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畅通信用修复渠道,通过点对点提醒等方式,帮助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只要企业提出,保证3天内审核完成。

紧接着,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卜江戎接过话筒,一次提出两个问题:“如何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放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杠杆倍数?”“能否借鉴宜昌经验,尽快建立全省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

“建设好政府性担保公司,增加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数量,抓好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证金补贴、保费奖补‘四补机制’的落实。宜昌大数据平台是我局试点‘金融+互联网+政务数据’模式的样板,还要在其他市州推广、建设。”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段银弟回答。

他话音刚落,卜江戎提高声调追问:“全省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到底什么时候能建立,有没有时间表?”

“已经立项,明年可以运行。”段银弟答。

追问让现场气氛略显紧张。

“众多‘信息孤岛’影响了‘一网通办’,如何加快推动全省政务系统互联互通互享,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准入不准营’,市场隐性壁垒仍不少,如何推动实现准入与准营同步?”

“省法院如何进一步规范和正确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减少办案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

随后,彭开军、金鑫、彭斌、杨超、姜蕾、赵立新、陈春芳、申祖武、蔡红英等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专(工)委组成人员继续发问。

“今年计划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监管,清单之内‘一网通办’‘一网通管’。”

“将在自贸区实行的‘证照分离’改革覆盖到全省,方案已上报省政府,正在征求市州和省直部门意见。”

……

省政务管理办公室、省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人一一回应。

近2个小时时间里,11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专(工)委组成人员,先后就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犀利提问。“一府两院”有关负责人认真应询。

问答之间,共识在凝聚。

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使营商环境成为湖北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成为问者与答者的共同心声。

据悉,专题询问结束后,省人大常委会将根据询问形成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转交“一府两院”处理,并跟踪督办,以推动问题解决,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效。

 

争当“店小二” 打造“升级版”

——专题询问问答摘录

畅通信用修复渠道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民宗侨外委副主任委员   陈金刚: 不少市场主体反映,有时因拖欠税款、发票不规范、罚款缴纳不及时等行为受到处罚,在纠错整改后发现被列入黑名单,未及时进行信用修复。请问省发改委将采取哪些措施优化信用修复联动机制,避免失信“黑名单”被滥用?

省发改委副主任   谢高波: 拖欠税款、缴纳罚款不及时,是一般失信行为,可以修复。导致修复不及时的原因,主要是信用修复机制宣传不到位,部门联动不够。将通过以下几方面解决: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组织“诚信建设万里行”,对严重失信企业开展培训;点对点提醒。在信用平台上定期梳理失信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多种形式提醒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将申请在省级信用平台上开辟专栏,企业可向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提出修复申请,也可直接在省平台上提出申请、网上办理;提高信用修复效率。只要企业提出来,保证3天内审核完成。

建设好政府性担保公司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卜江戎: 请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如何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宜昌地方金融工作局探索实施“金融+互联网+政务数据”模式,取得了很好成效。能否尽快建立全省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段银弟: 第一个问题,为建设好政府性担保公司,一是增加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数量;二是进一步抓好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证金补贴、保费奖补“四补机制”的落实;三是和财政部门一起加强对政府性担保公司的监管激励。

第二个问题,宜昌大数据平台是我局率先试点“金融+互联网+政务数据”模式的样板,我们还在4个市州建设运行这类平台。目前,我们已经立项,明年省里可把这些平台连接起来。再是和第三方机构合作,比如和蚂蚁金服合作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大数据为偏僻的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同时,鼓励金融创新,推出更多信贷品种。

推动“一网通办”在基层落地

省人大财经委委员   彭开军: “一网通办”应通未通,形成众多“信息孤岛”,且用户体验感不佳。请问省政务管理办公室,如何加快推动全省政务系统互联互通互享,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省政务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建民: 从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强化目标导向,激励引导。省数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1+2”工作方案,即“一网通办”实施方案,和“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两个工作方案,我们将积极推进落实。二、强化权力公开,接受监督。在全国或者全省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政务服务网)上罗列从省一直到村的五级权力清单,今年计划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监管”、清单之内“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三、强化系统打通,夯实基础。今年计划在数据汇集的基础上拓展、丰富数据库,对运行15年之久的电子政务外网进行改造,争取明年年初完成。四、强化应用驱动和督办,推动“一网通办”在基层落地。

实现“准入”与“准营”同步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财经委委员   金鑫: 市场隐性壁垒仍然不少,“准入不准营”现象客观存在。请问省市场监管局,如何进一步清理压减许可事项,推动实现“准入”与“准营”同步?

省市场监管局局长   邹贤启: 进一步自查自纠,修订完善行政许可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坚决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内没有隐性审批”,能下放的报批以后坚决下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将在自贸区实行的“证照分离”改革覆盖到全省,方案已上报省政府,正在征求市州和省直部门意见。进一步优化服务,注册登记时将经营许可事项一次性告知申办企业,能当场发证的当场发证,不能当场发证确要经过核查才能发证的,最短时间内完成核查;进一步加强宣传告知力度,让需要开办企业的人士能了解到所需行政审批事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违法违纪问题的预防和查处,完善12315投诉举报平台,在全省范围内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人士作为市场监督管理社会督导员。

提高不动产交易网上缴费额度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预算工委副主任   彭斌: 有纳税人反映跨区迁移比较难、网上办税用户体验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涉税变更事项还需到大厅办理,等等。请问省税务局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以上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局长   秦守成: 对纳税人反映企业跨区迁移难的问题,我们将坚持企业自主自愿原则,主动做好企业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对接、协调和服务工作,并尽快制定企业正常迁移的管理办法,形成企业正常流动的长效机制。对网上办税用户体验感不强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精简网上填报事项,推动一表集成、一键申报。及时开展培训辅导,方便纳税人熟练操作。不断完善优化信息系统,确保系统稳定。

对部分涉税事项需到大厅办理的问题,将进一步拓展电子税务局功能,实现办税缴费事项100%网上办理。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协作,将不动产交易网上缴费额度由3万元提高到50万元。对确需到大厅办理的,提供错峰办、预约办、容缺办、扫码办等特色服务。

把司法办案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低

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   杨超: 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超范围、超数额的查封、扣押、冻结和执行问题。请问省法院,如何进一步规范和正确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减少办案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游劝荣: 一是抓学习和提高认识,重点放在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让法官们学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法律问题,从微观经济运行也就是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案件,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办案,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制度的执行,特别强调要把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抓落实,尽量把司法办案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三是抓督察落实,追责追“一把手”,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四是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用一个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判决,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

依法监督,防止办案“越位”

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   姜蕾: 有的执法和司法人员对罪与非罪的界限把握不严,有的把经济案件当作刑事案件办理,甚至还出现个别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的情况。请问省检察院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晋: 一是在事前把好侦查监督关,实现提前介入涉企案件的常态化、制度化;二是要在事中把好办案审查关,对侦查机关提请审查逮捕或者移送审查起诉的涉企案件,严格把好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三是事后把好错案补救关,企业家如果有申诉案件、确实有错误,我们会通过抗诉、发出再审检查建议的形式督促办案部门及时依法予以纠正。对于故意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的司法工作人员,我们会加强和纪委监委的沟通协调,如果确实构成犯罪,坚决依法立案查处。总之,我们会坚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以监督的有为防止办案的“越位”,让每一个市场主体安全有保障、权益能维护、未来可预期。

补齐项目报建审批中的短板

省人大城环委委员   赵立新: 我省在项目报建审批中存在一些难题,比如审批系统尚未实现“一网通办”、区域评估制度落实困难、联合验收不能一次性完成、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等,请问省住建厅将采取哪些措施补齐短板,提高审批效率?

省住建厅厅长   李昌海: 一是精简审批环节。督促各市州因地制宜,通过部门内部协作等方式进一步精简事项;对工程项目实行差别化、精细化管理,省级将再发布政府投资线性工程、改造类工程等4类审批流程图。二是优化配套政策。鼓励“一主两副”开展承诺办、容缺办。与省直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多审合一”,一次性完成土建、人防、消防、技防等图纸审查;推进“多验合一”,做好土地、规划、消防、人防、城建档案等事项联合验收;配合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培育各行业中介机构,推进“多评合一”“多规合一”“多测合一”。三是推进“一网通办”。将工建审批系统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社会信用平台融合互通,实现审批事项和区县的全覆盖,做到“一网通办”“一事联办”。

快事快办,就业服务不“打烊”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陈春芳: 武汉某人力资源企业反映,求职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左右,而企业提供岗位数则同比减少20%,稳就业、保就业压力大。请问省人社厅,在支持稳就业、保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省人社厅厅长刘艳红: 今年以来,全省着力实施省就业25条,围绕“免、缓、返、补、服”五个方面给予企业真金实银的支持。一是“免”,免征企业社保费。免征全省所有企业基本养老、失业、工商三项保险的单位缴费,共为企业减负260亿元。二是“缓”,允许企业缓交社保费。允许他们在今年年底以前缓交社保费,在缓交期间免收滞纳金。三是“返”,实施最大力度的稳岗返还。对于不裁员和少裁员的企业100%返还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四是“补”,对企业吸纳就业、开展培训给予补贴。对企业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企业吸纳重点就业群体的,按照每人1000至2000元的标准给予吸纳就业补贴。实施百日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以工代训可给予每人每月500元,最多可享受6个月补贴。五是“服”,对企业复工复产,坚持“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坚持快事快办、特事特办。

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   申祖武: 请问省科技厅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在湖北省内转化落地?

省科技厅副厅长   吴麟章: 一是面向高校院所和企业,强化做好对接工作,加快推进省技术教育(交易)大市场建设,升级科惠网智慧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高校行和市州行专项服务行动。二是强化科技资金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单个项目的支持强度,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专项扶持工程,加快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三是围绕企业需求强化人才支撑,实施科技高端人才专项工程,改革人才支持模式,把创新平台建到企业去,发挥用项目来汇聚人才的作用。四是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促进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让更多的科技人员能直接融入产业、服务企业。

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   蔡红英: 少数部门、单位涉企收费不规范,存在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收费倾向,增加企业负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办理国有房产租金减免手续不主动、不积极,甚至不执行减免政策。请问省财政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省财政厅副厅长   陈明: 一、更大力度加强宣传服务。用好常规阵地,开拓网络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宣传政策,为企业提供好咨询答疑服务,努力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二、更大力度加强落实督办。指导市县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加强收费基金的清单管理,会同相关部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落实政策打折扣、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责问责。三、更大力度加强资金保障。用好用足中央支持湖北的一揽子政策,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最大力度帮助市县消化减税降费带来的收支缺口。四、更大力度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减免租金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将通过减免对应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好减免企业和商户租金的政策。

 

观察: 问答之间彰显决心

营商环境是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省人大常委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询问,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行权的生动实践,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一问一答,一题双考。既考验“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有没有依法接受监督、敢不敢直面问题,也考验人大有没有准确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与难点。

问,直指软肋、切中要害,反映的是群众意愿与企业呼声;

答,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体现的是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担当。

一问一答,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短板、弱项、漏洞,更加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的愿望与期盼,更加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与路径。

问答之间,彰显湖北着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信心与决心。

专题询问,当不止于问与答。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必须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一项项找差距、一条条抓整改,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推动问题解决,真正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曾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