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开讲:有热度、有深度,更有温度

09.07.2018  19:53

记者:付晓歌

在一门课上,你可以邂逅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青年千人”,也可以聆听国家教学名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杰出青年法学家的妙语连珠。他们谈宪法、讲扶贫、论科技,分析金融形势、论道法治建设,既有“高大上”的大国外交思想,也有“接地气”的乡村振兴方略,让学子们大呼过瘾。

最近,武汉大学形势与政策示范课堂——“珞珈开讲”火了。

大咖”云集,示范课堂带你飞

面对00后,思政课不仅要有料,还得够味。老师在上面念ppt,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最后混过考试,拿到学分,这一切都不应该是思政课堂的常态。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理论教育核心课程“4+1”中的“1”,是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更好地发挥这门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武汉大学于本学期全面启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推出示范课堂——“珞珈开讲”,打造既有“温度”又有“热度”的形势与政策课。

武汉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想把这门思政课上好,没有强大的授课队伍,是无法实现的。

该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有责任、有水平、有热情”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示范课堂“珞珈开讲”,更是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骨干教师。校领导、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青年千人” 、“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入选者、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大学生村官等“大咖”、“牛人”纷纷走进课堂。

作为一名有着数十年历史研究经历的资深学者,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胡德坤在题为“大时代、大格局、大战略、大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与我国南海维权”的讲座中,讲事实,摆数据,将自己参与南海仲裁案的小故事娓娓道来,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以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师为代表的武大人在解决中国海洋边界争端中付出的巨大努力深深感动了我。”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帅说。

青年千人”、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倪彬彬在两个小时的课堂中,带着学子们下了一次海,又上了一次天。他从水的问题说开去,从人类已迈入太空时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歇、人类对太空的了解已知与未知并存、我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水利水电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徐晟认为,这样的形势与政策课让学生耳目一新,通过学科交叉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好地了解在外太空领域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

社会学系辅导员定向生顾笑聪在听完长江学者、社会学系系主任贺雪峰主讲的“乡村振兴与中国城市化道路”后,认真地告诉记者,“贺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城市化道路和乡村振兴战略。他对土地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小农经济三个制度的分析鞭辟入里,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6月21日,“珞珈开讲”形势与政策示范课堂首批12次课已完美收官,学子们纷纷对这门课点赞,表示还没听够。“原本以为只是一场报告会,没想到思政课也可以这么引人入胜。”“这门课有趣又能学到东西,感觉两个小时太短了,希望多听几次!

紧扣热点,纵览国内外大事

形势与政策课,对我们这些身处象牙塔的学子来说,是关心天下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少学生对这门课程抱着很高期望。

本学期,按照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武汉大学为改革形势与政策课设计了8个课程专题,授课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周边安全、学习领会《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强国建设与时代创新。专题内容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专题教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怎么样才能让中央最新精神,快速及时地入脑入心呢?课程组的老师们下了大力气。

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烽火科技集团考察时,再次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靠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珞珈开讲”示范课堂及时将这一重要精神更新在教学内容中。

李建成、徐红星院士先后为学生授课,内容围绕信息化与科技创新、科技强国建设与科技创新展开,解读科技创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他们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激励学子要时刻关注世界上新科技、新技术前沿,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为祖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信心’等字眼鼓舞着我们努力奋进。我们要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敢于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未来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助力。”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余晴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6月21日,在本学期珞珈开讲示范课堂的最后一节课上,国家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串起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历史故事,在同学们的眼前,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经过此次学习,明白了为什么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仍要把中共党史的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同时,更加以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而感到骄傲、自豪。

发挥优势,课堂有料又有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来斌教授认为,“在很多时候,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里,背后的书架上有很多照片,我们来一起数一数有几张?”孙来斌将其中9张首次上架的照片一一做了解读,指出其中很重要的关键词是“扶贫”,这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通过这样细致的讲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再是简单的八个字,而是具体到习近平总书记关爱人民的件件实事,具体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上来。

孙来斌说,“我们要坚持理论科学与政治坚定、逻辑严谨与表达生动、依据文本与回应现实等方面的有机统一,努力让学生坐得下来、听得进去、学有收获。

课堂上,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感叹老师学识渊博。而这些,都是课程组的老师们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讨论会上,课程组教师达成共识:这门课程对时效性的要求很高。内容以国内外的形势和政策为主,涉及的问题和理论比较复杂这就对任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紧跟时代发展。此外,教学要点每年都在更新,这就意味着决不能吃老本,每年都必须重新备课。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阮建平教授担任形势政策课教师已有5个年头了。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要上的专业课程很多,还有科研任务,但一直没有放弃形势与政策课这门思政课程,因为这门课值得自己为之付出。他告诉记者,十九大召开后,课程组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贯穿在课堂讲授之中。

中国人到日本去抢马桶盖”“中美贸易摩擦”“中兴事件”等经济现象热点问题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杜莉的课堂上被一网打尽。她是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一等奖获得者,将在竞赛中悟出了“启发式教学”的真谛应用到了珞珈开讲的课堂中。

杜莉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一直很用心,但总是先讲概念再结合案例,“完全是按‘一言堂’的模式。”后来,在前辈们的点拨下,讲课顺序完全颠倒,现在是先讲案例后下定义,再从案例中找要点”,却获得了更好的师生共鸣。 “现在的课堂虽然知识传授变少了,但却让学生的求知欲变强、享受课堂的过程更美妙。”杜莉说。

我们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精益求精地备课,密切跟踪国内、国际热点问题。坚持浏览媒体报道,掌握国内外大事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把这些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冶琼说。

武汉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和师资优势,以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上先走先行,把当前的热点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把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用形象、简洁、风趣的语言讲出来,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潮流,让理论知识真正入眼、入脑、入心。

积极引导,不懈奋斗写华章

形势与政策”课,功夫下在课堂内,功效显在课堂外。

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要既讲清楚‘国家大事’,又讲清楚‘国家大势’,使大学生知其然、认其理。在教学中把‘信息化的知识性事实’转化为‘理论化的规律性事实’,立场鲜明、事实清楚、有理有据地传输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投身祖国建设。

在“信息化与科技创新”专题中,李建成院士带领学生们纵览世界科技前沿。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宁广帅说,“李院士的课非常有感染力。他建议我们应将信息化与本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为我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他点赞!

听完周叶中副校长关于宪法的课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孟柔冰兴奋地表示:“周校长讲课太有感染力了!他全面解读了现行宪法,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激起了我更深入了解国家制度的兴趣。唯有更了解自己的国家,才能更好地投身于她、奉献于她,真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两个一百年’,一个‘中国梦’,这个梦想靠谁实现?靠的是你们,靠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杜莉通过一个时间表,展现出不同出生年份在两个一百年实现时的年龄。她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送给每一位学子,激励大家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奋斗。“杜莉老师倾注感情的呼吁,让我们心潮澎湃,充满了为未来奋斗的激情。”弘毅学堂2017级本科生罗溥晗如是说。

孙来斌在课堂上,以新时代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鲜活的故事和风趣的语言为学生解读十九大报告,鼓励学生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田博扬说,“孙老师的课让我们体会到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们踏上新征程、施行新方略的独特意义,更加激发了同学们深切的爱国热情。

当前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安全的挑战”课后,电气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付润雨深有感触地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我在课堂上开阔了眼界,更加清楚地把握了当今的国际形势,了解到更多国家安全信息。通过学习,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人民权利得到保护,国家安全得到保障,人民才能真正幸福的生活。

武汉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通过传授知识,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通过对剖析事实,解决“如何看”的问题;通过潜移默化的价值观传输,解决“是非对错”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的统一,让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多方联动,共筑大思政平台

形势与政策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而是要与其他思政课和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武汉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核心课程,把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

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中积极探索适合在线开放课程特点的讲授风格,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运用慕课手段,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武汉大学本科4门思政课必修课在线课程在国家级教学平台“爱课程”推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体化理论学习社区,探索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教学模式。此外,还与武汉超星数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制作“珞珈开讲”示范课堂,即将在“珞珈在线”平台推出。

不仅是课堂创新,武汉大学还将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门课程纳入思政教学中来,构建了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发力”和有机融合,以破解思政教育的“孤岛现象”。

学校还尤其关注新生第一课和毕业生最后一课。每年9月,校长都会带新生游校园、讲校史、谈校友,培养新生的爱校情结;毕业典礼上,也会精心设计毕业典礼讲话。每学期,校领导都要上讲台给大学生讲党课和形势政策课。此外,武汉大学还“请大师讲小课”,让学生亲身感受学术“大牛”们身上的爱国情怀。

此外,学校聚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组织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大调研、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协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调整重构等,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课程。定期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联席会,共探思政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和党课,2017年讲课40余次。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