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唱响湖北好声音——2017年湖北经济回眸(下)

10.01.2018  07:53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见证了全省上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源于湖北攻坚克难、推进转型发展的果敢。

  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迎来了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性变革。

   新理念,入脑入心

  湖北行动铿锵有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以高远的视野、清晰的战略,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位。

  踏准时代的鼓点。回顾2017年,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政策,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湖北行动。

  创新,牵住发展的“牛鼻子”。《湖北省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暂行办法》《湖北省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无不针对我省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调动不够等短板。《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从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分类管理、下放预算调剂权限、提高间接费用比重、扩大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自主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新举措,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协调,让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打通县域创新“神经末梢”,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绿色,让经济发展更有后劲。2017年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把绿色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把生态环保作为重要屏障,把绿色福利作为根本民生福祉,湖北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1+5+N”规划体系,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真正落地。

  开放,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新一轮降成本“32条”,2016年、2017年连续两轮降成本,累计为企业降成本2000多亿元。招商引资“16条”,含金量高,诚意满满。鼓励各地有序推进重资产招商,政府可代建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代购生产设备、配套提供员工公寓等,吸引龙头企业轻资产“拎包入住”。民营经济“18条”,干货一大串,扶持全方位。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海外资本市场首发上市的企业,或“借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湖北的企业,省财政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

  共享,让更多人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唤醒土地、山林、水面等沉睡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我省出台实施方案将中央改革精神落地落实,聚焦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明确了20项重点任务。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以五大理念为指挥棒,荆楚儿女在作答经济问卷中主动作为。

   退”无效产能,“”有效供给

  改革向纵深挺进

  1月8日,宜昌同时登上《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两大国家级媒体醒目位置。

  占全市工业1/3的化工产业,毫不迟疑地“退”出沿江区域。2017年,宜昌关停25家沿江化工企业,影响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11月同比下降0.6%。

  腾出的空间,已被47.7万平方米的绿地取代。原有的化工产能将迁至高水平精细化工园,向高端化、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迈进。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高端装备等产业,超过40%。

  2017年,和宜昌一样,全省上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掉无效供给,“”上有效供给。

  黄石以工业旅游为支点,借势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撬动乡村游、红色游、全域游,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旅游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九。

  鄂州去“”前行,钢铁水泥去产能563万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省领先,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去杠杆,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资金明显回流实体。

  荆州市新增“四板”挂牌企业431家,总量全省第一。荆门市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动,全社会融资额突破400亿元。

  有披荆斩棘的艰辛,也有攻城拔寨的欢笑。

  降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降低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加大ETC、通衢卡优惠力度等降低物流成本的举措,共减轻企业负担约25亿元;全面“营改增”,为企业减税300亿元;停征绿化补偿费、联网维管费、河道砂石资源费,我省成为全国首批实现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省份之一。

  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017年12月1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政务服务中心,点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目前,该片区72项审批事项可在网上预约办理、现场确认,企业办事平均等待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约40分钟,群众平均办事时间从21分钟缩短为10分钟左右。

  大刀阔斧的“放管服”改革,引领全省行政审批改革大潮。从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到集中的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局,再到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我省努力实现“一网覆盖、一次办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给市场“”出了更大空间。2017年12月26日,湖北政务服务网上线试运行。全省50个省直部门以及试点的武汉、襄阳、宜昌、十堰、荆州、荆门、咸宁等市,部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统一办理。50个省直部门发布事项1481项,87.3%的可网办。

  补短板,固底板,多措并举。黄石实施工业强市三年攻坚计划,狠抓“百企技改”和“双千服务”,技改投资增长翻番,产品产销率达98%以上,工业呈现产销两旺、质效提升的局面。全省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和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四大补短板工程深入推进。

   拼搏赶超,上满发条往前闯

  荆楚大地气场升腾

  2017年,全球的“武汉校友”,都收到了一份情真意切的“招贤令”。

  这份“招贤令”,迅速引爆武汉校友“朋友圈”。武大校友、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华科大校友、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武大EMBA校友会会长、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等知名校友纷纷第一时间回应,助力武汉招商引资。

  大打“校友牌”,武汉市策划举办校友资智回汉活动9场,校友项目签约金额1.3万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校友招商模式助力该市签约项目投资、引进大项目、落户企业总数三项指标破纪录。

  破纪录的背后,还有一群“忠诚干净、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打敢拼、敢于担当”的“狮子型”干部。截至2017年11月15日,武汉共选拔任用122名“狮子型”干部,平均年龄47.3岁。他们带头拼搏、冲锋陷阵。

  招商引资,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全力推进。调度、推进、约谈、督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各地、各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千手万手护发展;大批党员干部,涌向招商一线,比能力、比作为。

  荆门市坚持在招商一线考察选拔使用干部,出台《为官不为行为问责办法》,问责干部373人,倒逼出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一批在招商引资一线打拼并干出成绩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同时,出台推动创新发展和农业招商引资两个“十项政策”,推进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聘请顾问招商,含金量颇高的招商引资政策,引来92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27家总部企业落户。“无中生有”的汽车产业,成为荆门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鲜活见证。

  十堰市层层明确、盯牢比拼赶超目标,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季度拉练等活动。新引进注册规模以上招商项目270个,增长123%。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去年,荆门、十堰主要经济指标“”入全省前列。

  争国资、调民资、引外资,各地拼搏赶超,以更大气魄、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效。

  与央企对接,借来东风好行船。2017年6月,第四届湖北省与在鄂央企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在汉举行,项目总数约370个,囊括智慧城市、新能源、节能环保、特色小镇、智能制造等领域,增强全省发展后劲。

  激活民间投资,一批PPP项目相继实施。2017年,全省PPP项目累计中标投资额居全国第4位。医院、市政工程、污水处理、智能化停车设施、旅游景区,无不散射着PPP模式的蓬勃热力。

  利用外资方面,2017年我省前三季度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0家,同比增长近10%;合同外资7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倍,其中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增长7.9倍。“近九成外资投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表明外资看好湖北未来发展。”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奋发,拼搏。回首2017年,成就来之不易。

  新起点,新作为。展望2018年,迈向高质量,时不我待。

  新征程上,湖北必将奏响更强音!(廖志慧、吴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