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武十年——大别山深处的高铁供电人

26.04.2019  19:50
      2009年4月1日,一条银色的巨龙横亘在大别山里,顺着山势盘桓,似巨弓满拽,又似长虹横贯,它自“九省通衢”武汉延伸至合肥,是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武铁路客运专线。十年寒来暑往,往来穿梭的动车与高铁列车在这条路上疾驰飞掣,为寂静的大别山脉注入一线强有力的脉搏。
      “那是我们第一次见证中国高铁的速度,看着列车一闪而过,我们都很兴奋!”回忆线路刚开通时的场景,武汉供电段红安供电车间的接触网工张学灿还掩不住激动。

      线路开通运行,自然就需要维护、检修和保养,张学灿所在的红安供电车间,负责守护合武客专线126公里区段的供电设备安全运行,这一守就是十年。


        改革检修模式 实施3.0版综合状态优化检修

      “所有的设备、零件既熟悉又陌生的,普速和高铁有相似之处但也大有不同,心里没底,‘只敢看不敢摸’。”张学灿笑道。那时,对高铁检修零经验的他们成为这条线路的守护者,压力可想而知。

      “没有经验,那就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来。”十年来,他们对设备养护模式不断探索改进,经历了定期检修→状态检修→一体化融合检修三种检修模式的改变,对高铁设备养护的规律认识逐步趋于合理科学。

      “现在我们正在推进高铁设备一体化检修的3.0模式建设。”红安供电车间主任段锦华介绍道,“模式优化是大家用汗水总结出来的”。

      回想起线路开通时,区间那么长,怎么样及时了解设备状态呢?

      答案是:人海战术。

      每次检修任务,接触网工必须逐一上网检查,用人眼将观察到的设备缺陷记录下来,下次再更换。同时每年要对接触网进行2次集中检修,“一米不漏”地对设备进行检查调整,既费时又费力。

      这样的模式持续了5年,2014年7月,一个偶然的发现让他们碰到了麻烦。

      “接触网弹吊线夹有裂纹,而且还不止一处,是普遍现象。”段锦华说到。

      他们花了5月个的时间对管内11467个弹吊线夹进行了全面更换。

      隐患得到了清除,大家都安心了,但也引起了他们反思: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快,对设备的冲击很大,高频率检修模式让设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设备的老化速度,弦绷得太紧,反而易断。

      经过不断摸索,高铁设备全面检查的周期从一年延长至三年,原本高频率的定期检修变成了更加科学的状态修。

      “从2014年底起,我们引入了6C接触网检测系统,相当于给设备装上了‘眼睛’,接触网检修从此进入2.0时代。”段锦华介绍道,“加上6C系统运用的进一步完善,以及JJC检修列等大量高科技设备的上线使用,高铁设备的健康率逐年提升。”

      2018年7月1日,合武铁路达速至250km/h,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红安供电车间牵头工务、电务、通信、房建4个单位推进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供电设备检修开始进入3.0时代。

      “所谓一体化检修,就是将过去各自为战的不同单位、不同专业,集合成思想统一、资源综合、专业强化、集中管理的作战团队,有效提升了天窗利用率和兑现率,设备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段锦华说。


        优化驱鸟模式 实现高铁与鸟儿和谐共生

      十年里,他们除了不断探索高铁设备检修模式,还要和大山深处的鸟儿“作斗争”。

      大别山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每年都会吸引大量鸟类前来过冬繁殖,根基牢固的供电杆塔成了鸟儿筑巢的首选,但鸟窝容易引发设备跳闸,影响高铁和旅客安全。为了驱赶它们,接触网工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每年从11月至次年5月,为期半年的“人鸟大战”都会在这里上演。

      一开始没有很好的防范办法,只能靠人力驱赶,“鸟窝搭一处清理一处,伙计们都特别累,完全是疲于奔命的状态!”红安供电车间主任段锦华说到。

      除了“人防”,还有“技防”:驱鸟器、驱鸟刺、假蛇……各种“道具”纷纷上阵,但是收效并不特别明显,更要命的是,有时鸟窝原本搭的不那么危险,被驱赶后,鸟窝反而搭到离设备更近的地方去了。

      “红麻区间1035号支柱让我记忆犹新,那里有一个避雷器,是个鸟窝顽固点,每天都要去处理,但鸟儿就是赶不走。”段锦华说,“于是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装一块绝缘挡板将避雷器底座封住,这样鸟就无法在上面筑巢了。”

      启用这个方法,段锦华顶着巨大的压力。按规定来说,接触网上是不能随意加装任何零部件的。但经过研究,绝缘挡板安全系数较高,并不会影响供电设备正常运行,为了清除鸟害,他不得不放手一搏。

      万幸的是,绝缘挡板起到了良好效果,顽固点鸟窝再也没有搭起来。于是,从2013年开始,车间开始大量使用绝缘挡板进行驱鸟,在红安供电车间的带头下,绝缘挡板在全段范围内普及开来。驱鸟方式得到了科学改进,从一味驱赶转变为“疏堵结合”科学防治方法:在驱鸟的同时,尽量不对鸟儿造成伤害:通过安装绝缘挡板,让鸟儿选择的一些危害小的设备上搭窝;在移除鸟巢时会帮鸟儿将“家”搬到附近的大树等地方等等,实现人与鸟和谐相处,车间管内因鸟窝引发的设备跳闸明显减少。今年以来,车间管内合武线未发生一起因鸟窝跳闸的事故,安全成绩喜人。


        舍小家顾大家 确保供电安全平稳畅通

      “伙计们是武汉供电段第一批高铁人,他们有冲劲、有干劲、精神头儿都很足!”谈起这支坚守十年的队伍,车间党总支书记连培军这样评价。车间接触网工平均年龄30岁,是一支敢打敢拼的中坚力量。

      “十年时间,红安供电车间经历了八任主任,我是第二次来这里了,在这里,我心里最踏实!”车间主任段锦华说。

      张学灿是第一批员工,从线路开通至今就一直在红安供电车间工作,如今已当了工长。为了工作,张学灿是长期“泡”在单位。“和老婆谈恋爱时,我总爽约,陪她的时间特别少,有一次买了礼物准备见她父母,走到她家楼下,电话响了。”张学灿笑道,“当时她第一句话就问我‘单位打来的吧’,我说‘嗯’,‘那去吧,赶紧的,别误事儿’,经常这样,她都习惯了,也很理解我。”尽管家离单位只有5公里,但每月张学灿在家过的时间,数都数得出来。

      这样一个集体,走出了不少先进。“职工于天宇、张学灿、周继伟、汤凡都曾获得过段‘十大先进生产者’,麻城北接触网工班党支部获得过集团公司‘十大先进岗区’……”党总支书记连培军如数家珍。在车间上下一心的不懈努力下,十年来,管内合武线从未发生过一起责任设备事故,他们用强烈的责任心和踏实的行动,守卫了这条高铁动脉的平稳畅通。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锲而不舍。未来,他们还将努力奔跑、追梦前行,让这条银色巨龙不断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