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助推美丽家园建设

25.06.2018  15:02

编者按:1986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从1991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今年主题是“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

我省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呈现“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土地为家园”格局,人均耕地1.3亩,低于全国1.52亩的平均水平。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用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辩证法”,全面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把湖北建设成美丽家园,是我省国土资源部门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而孜孜不倦的思考探索和实践追求。

把长江生态修复摆在首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是各类自然资源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长江作为水的部分,在全国全省举足轻重。土地资源是这个生命共同体的空间载体和基础源头,必须坚持系统协同理念,不断提高湖北长江经济带资源生态保障能力。

——严守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共同责任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评价标准。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88万亩,同时耕地质量提高0.82等别,新增耕地21.7万亩,圆满实现国家下达7288万亩耕地保护目标。

——开展生态整治修复。切实发挥国土整治在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去年以来,全省土地整治项目建成794万亩,其中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建成295万亩。对长江流域重要水利工程沿线实施水土治理“抢救工程”和移土培肥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70多万亩。实施“国土整治+生态保护、郊野公园、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现代农业”特色项目,涌现出以宜昌、恩施为典型的“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五小示范区”。

——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复绿工程。从源头上加强主动防治,着力打造山清、水绿、景美的长江岸线。针对长江流域总磷污染,将磷矿总数控制在80个以内,清理退出各类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50宗,长江经济带全部矿山按照绿色矿山创建标准改造升级。完成长江流域“三区两线”447个矿山2.84万亩复绿工程,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矿山复绿面积10万亩。

把节约集约摆在突出位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阶段。土地资源作为最基础的自然要素,必须在供给质量和利用水平上加快向节约集约转变,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引导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从国土资源领域不同层面、不同职能专项系统优化长江经济带保护开发空间布局。编制湖北省国土规划(2016—2030年),配套制定《湖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湖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2017—2025)》,将湖北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明确沿江绿色发展区范围,提出范围内各项目标指标及空间管控要求,严格各项开发活动边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省政府出台意见,细化国土资源管理15类36项具体措施,压缩煤矿、铁矿、铜矿等过剩产能50%、8%、32%。截至目前,221个省重点项目用地已落实过半,采取实报实销全额保障补短板“十大重点工程”用地,供地同比增长6.2%。推行工业用地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政策,近两年累计降低企业用地成本56.6亿元。

——推进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的亩产效益,提升基层政府和企业节约集约意识,推动新增用地向存量用地转变。明确创建标准体系,制定工作考核、责任追究等10项工作制度和41项具体任务。近五年(2012—2016年)全省供地率高于国家规定16个百分点,去年存量土地占国有建设用地总量67%,全省单位GDP地耗同比下降6.43%。

把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摆在落脚点  解决最急最忧最怨问题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土地资源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

——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质量、高含金量综合施策。先后出台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11份、制定扶贫措施45条。开展四批次补充耕地指标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为我省37个贫困县注入脱贫资金159亿元,有效缓解贫困地区财政压力。将易地扶贫搬迁用地、扶贫发展用地全部纳入年度用地计划,批准、供应用地同比增长4.9%、67.9%。截至今年5月,已保障全省66.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近26万亩用地需求,助推约94万人顺利脱贫。

——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实现“农业强”中的底盘和调控作用,在实现“农村美”中的空间载体作用,在实现“农民富”中的综合服务作用,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显化农村、农民的土地财产收益。宜城市三项改革试点已实现全市227个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全覆盖,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住房抵押贷款办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流程、途径和方式有效形成,农村土地征收范围将缩小25%,14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纳入今年年度推进计划。

——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和疑虑,着力优化政商环境,提升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服务。依法推进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全国第一个实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压覆重要矿产资源互联网审批,审批效率分别提升60%、53%。全面清理56项行政权力和10项监管责任,清理中介服务事项11项,规范中介服务和收费行为,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去年依法分类处理信访矛盾纠纷1549件,群众满意率96%。

结束语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我省自然资源管理将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担好生态保护、发展保障和民生服务之责。重点将以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推动多规合一,编制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构筑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体边界;加速国土资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服务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强化自然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推美丽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