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大学生记者团:在追寻红色记忆中牢记时代使命

13.07.2018  18:1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进历史,走向未来。7月7日至11日,作为校团委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之一,大学生记者团一行11人赴上海、嘉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其间专程前往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嘉兴红船纪念馆,通过实地寻访、现场采访等形式,回顾建党历史,实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铭记奋斗历程,增强当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

 

党史参观者——

 

 

 

 

17 岁少年学习先辈精神

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庄重肃穆,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7月9日早上9点,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

纪念馆周围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统一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团队,衣服背后印刷着“上海百万学生红色寻访活动”的字眼。朝阳二中高二17岁学生朱妍棋告诉记者,这是上海中小学生的社区暑期实践活动的其中一部分,每一个小组通过寻访红色足迹,学习掌握红色基因的孕育发展过程,从而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她说:“我们参观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共青团纪念馆,提前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先辈精神,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游人中也不乏一些带着小孩来参观纪念馆的家长,其中有一对母子格外引人注目。“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会领导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经过一个展牌,邱女士就会轻声读出上面的文字,帮助儿子理解展牌的内容。“他现在才七岁,可能这些内容他不能完全理解,但这些知识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记,也会引导他未来的选择。”邱女士补充,“我打算带着儿子参观完一大会址、二大会址、三大会址、四大会址,直到把党的红色足迹都走完。”在离开前,她还与孩子一起在纪念馆的留言板上写下“中国共产党万岁”一行字,表达对党的敬意。

83岁党员重温党史

  7月9日上午,中共一大会址迎来了当日的客流高峰期,会址内外都有众多参观和排队的游人。83岁的老党员陈海在拥挤的人群中用手挡着强光,仔细观察墙上周恩来,李达,张国焘等人的介绍展板。

解放前我在上海读的小学,就读的中学是当时地下党领导的,我毕业以后才知道,这让我感触很深,对共产党充满了向往。”陈海回忆,她从16岁就开始递交入党申请书,当时党章规定18岁才能入党,两年后,陈海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陈海是上海人,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印地语专业。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陈海对共产党的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退休以后有时间了,我就四处走访,想要实地感受一下我们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一个,二个,三个,四个……”参观现场,陈海仔细观察复原的一大会议圆桌,她向旁边的工作人问道,“当年一大会议的有15位出席者,怎么桌子上少一个杯子啊?”在工作人员指了指放在餐盘里的杯子后,陈海点点头,说这就对上了。

我加入中国共产党60多年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大的感受就要是党员要有一种纯粹的气质,像我们共产党的先驱们一样,一心为公。”陈海说。

美国小伙留学中国 学习共产党革命历史

在中共一大旧址里的思源书店中,挤满了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一位黄头发白皮肤的男生走进来,四处看了看以后,买了两本印着共产党党徽的笔记本。

这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蔡泽涛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留学生,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自己在初中通过历史老师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就对共产主义很感兴趣,他又在高中时期了解了毛泽东思想。“我读了很多有关毛泽东的书,为此我在美国学习了两年的中文。

蔡泽涛向往中国的共产主义,他认为不同于中国的共产主义,美国的民主过于依赖政府和投票,而中国社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我很喜欢中国,如果不学习共产党的历史,就无法真正理解共产主义。

 

 

回望来时路:

 

 

 

浮雕墙背后的革命精神

一大会址的大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整一面墙的巨型浮雕,上面雕刻了15个人的半身像,他们是参与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和2位共产国际代表,背景上是“本党的纲领如下……”等文字,层次分明,富有震撼力。

透过浮雕墙上的人物形象,我们仿佛看到90多年,13位共产党人为了共同的理想,聚集在狭小的石库门厅堂里,探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革命与建设之路的场景。

展览馆内,中共一大召开的场景得以复原,这里是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年青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也是我们对“不忘初心”的一种践行,回望来时路,立足新征程,担负新使命。”我校大学生记者团成员陈茵说。

一大会址里的破棉裤

妈妈,这个是什么呀?”7月8日,党的诞生地之一上海中共一大旧址里人山人海,一个小男孩被旧址里一个特殊的展品——一条破棉裤吸引了。这条破棉裤上面补丁连着补丁,里衬与面布也全是补丁相连缀,没有一块完整的原布。

这个是当时上海国棉二厂职工杨凤庭夫妻二人上工时轮流穿的破棉裤。”随着小男孩妈妈的解释,在场的参观者仿佛都回到了解放前那段资本家残酷地压榨工人血汗的时代。

上海的冬天寒风凛冽,阴冷潮湿,纺织厂的车间里更是寒湿交迫。妻子白天去纺织厂上白班时穿着破棉裤去上班,下班回来又将破棉裤换给要去上夜班的杨凤庭。杨凤庭夫妻二人轮穿着这条棉裤,在饥寒交迫的旧社会苦苦挣扎。

上海解放以后,那条陪伴了他们夫妻二人多年的破棉裤,终结了二人轮穿的历史使命。杨凤庭没有将这条破棉裤随手丢掉,而是把这条破棉裤捐给了新中国的博物馆。这条棉裤才得以在今天被众多前往中共一大会址参观的党的拥护者们瞻仰。

这条破棉裤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困难,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一大会址现场的参观者、老上海人方志荣说。他是做有色金属冶炼的工人,之前曾来过一大、二大会址,今年恰逢建党97周年,他再次来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再次重温建党伟业的筚路蓝缕。“一个人只有不忘本,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方志荣说。

陈望道故事背后的信仰力量

来到展馆,我一直在寻找的是,一件承载着沉甸甸的信仰的小册子——第一篇中国版《共产党宣言》。”大学生记者团史凡说。这本珍贵的小册子是由中国著名教育家陈望道由德文版翻译而来的,一大会址展览馆内,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场景被还原。

五四运动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课的陈望道,与进步师生一起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却被革职查办,师生的反抗促使反动当局出动警察包围学校,酿成著名“一师风潮”,在全国各地的声援下,反动当局收回成命。

改良是行不通的。在这次风潮中,陈望道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对旧制度进行彻底改革。为了传播新思想,陈望道在一间破旧的柴屋里夜以继日地着手翻译马恩著作《共产党宣言》,为传播真理做出重大贡献。

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陈望道奋笔疾书翻译着《共产党宣言》,忘却了周围的环境,蘸着墨汁吃掉粽子,而红糖在一旁一点儿也没动,他却尝出了甜味。

信仰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令一簇革命的小火苗蹿成燎原大火,燃烧中华大地。个人的理想信念,如果能坚定如初,一定会看见奇迹的光芒。作为当前一名研究生预备党员,史凡说,中学毕业时,怀揣对新闻行业的梦想,她选择到大学学习新闻学,至今五年过去,心中的新闻理想依然明亮,“陈望道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梦想与信仰的力量,希望未来能走遍全国各地,走近更多不同身份的人群,倾听他们的故事,传播时代声音。

党章诞生地的革命精神

中共二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诞生地。在这里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党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纲领,第一次公开发布《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第一步党章,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等。

走进党章历程厅,玻璃展柜内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产生的所有党章或党章修正案。如今,只需指尖轻触屏幕,“泛黄的纸页”便会在眼前依次展开。吟诵历经沧桑的文字,思绪瞬间带回到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

记者在党章历程厅的尽头看到,60余种各个时期的珍贵党章版本铺满整整一面墙,每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只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1300多本馆藏文献中的一小部分,这些百年党史的“见证者”被称为“镇馆之宝”。

首部党章对于纪律的规定就十分严格,”参观现场,73岁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他还举例说,首部党章规定,无故连续四个星期不为党服务,三个月不交纳党费的,要开除出党。“正是有铁一样的纪律,我们共产党才一步步发展壮大。

我2016年在申请入党时读过党章,其中的语言文字高度凝练,没有丝毫拖沓,言语之间保持着高度的逻辑性,即便一条条的规定并没有故事那样有趣,但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一直敬仰的中国共产党。”参观现场,湖北大学大学生记者团团长邵壮说。

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 “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此以后,嘉兴就成为了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余载的光辉历程,描绘了“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这些图片展示和文字介绍,无声却有力地见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崛起,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实地走访更加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完美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信心。”记者团成员史凡说。

 

走好新征程:

 

 

1921年,13名年轻人因为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历经大浪淘沙的考验,最终从上海石库门走到北京天安门。指引他们最终成功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当历史的长河流淌至今,96岁的中国共产党历经了怎样的磨砺?七天重走党史路,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当代青年人将在革命精神的感染下不断坚定人生理想,践行时代精神,以青春为笔书写祖国更加繁荣的时代华章。

 

新时代,绘制新的蓝图。当我们走在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步行街上,看着那一幢幢印刻着侵略历史的租界区老建筑,如今已成为上海市繁华商业的象征,我不由地感慨:荣光与辉煌的背后,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从洗刷耻辱,挽回民族尊严,成立新中国的艰苦卓绝,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步步实现现代化的铿锵步履,实属来自不易。

重走革命路,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的信念和激情,这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与自豪。从一大到十九大,共产党人劈风斩浪、锐意进取。新时代,新的使命,新的征程,由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接好这一棒,将革命精神、时代精神传承下去。不忘初心,逐梦正当时,在工作岗位、学习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心怀崇高使命,初心不改,矢志奋斗,才能走好新征程,建设好美丽新中国。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史凡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重走革命路,我感受到了党的伟大。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人即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新的使命必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应到牢记先辈们的卓越事迹,以期自己能接过新时代的大旗,让中国这艘大船航行正当时。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黄佳佳

少年强则国强”,一代代成长的青少年都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熏陶,隔着时光去理解感受历史与革命。我们通过书籍、照片、文物等珍贵史料以及嘉兴火车站等复原场景,回顾了那段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整个历史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这样的学习让我们把红船精神牢记心中,在日后的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真正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院本科生李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也就是说,中国梦的重大担子,现在落在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的肩上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了实现中国梦从小事做起努力奋斗。爱党、拥党、护党,进一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提升自己学习能力和带头示范作用,将学到的应用于实践,带动更多的青年投入完成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事业中,开拓创新,用行动实践找到进步的空间和进步的方法,将肩上使命,一点一点去完成。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张雯俊

在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南湖革命纪念馆,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庄重。作为一名大学生,党的很多历史都只能从书本而来。以前,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取得的成就,并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但通过一件件展品和一个个受访者所呈现的历史画卷,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信仰,什么是真正的“红船精神”。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我把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内容默读多遍,更觉得要让它在我的心中落地生根。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次经历让我坚定了向党靠拢的决心,为新时代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文学院本科生乔雨琪

习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以前只在课本或者党组织生活中通过学习了解。这次与学生们一起社会实践,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采访技能,也让我们所有人接受了一次党史的教育。在中共一大、二大会议旧址和南湖革命纪念馆,一件件实物展览,把我们带回了风云际会的97年前,从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中找到了更加让人信服的答案:那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革命前辈因为这个初心流血牺牲,我辈要坚持这个初心奋斗新时代,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党委宣传部向正鹏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96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守初心与使命,我们当代共产党员需要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需要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需要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只有坚守奋斗初心,担当时代使命,星星之火才可以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党委宣传部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