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六旬村医情系山村为乡邻

07.12.2018  12:41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7日电 (陈德道 童光辉)山路曲折,寒意逼人,但病情就是命令,村医张宗堂习惯性地挎着药箱,骑上摩托车又出发。

  保康县马桥镇横溪村与神农架、兴山接壤,是典型的边缘山村。张宗堂在村卫生室一干就是43年,从青春年华到年过花甲,为民行医,永远在路上。

  德艺双修承师训

  家居深山,小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张宗堂不慎患上了支气管炎。那时候没有公路,最近的医疗点是管理区卫生所,往返一趟需要大半天。山村就医难的景象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当时,有个叫赵金阶的医生经常上门为他看病,并教他父母自行采挖和炮制一些药草。慢慢地,他也认识了桔梗、柴胡、元胡、七叶一枝花等30多种草药,还初步掌握了药性。

  高中毕业后,张宗堂先是当上了民办教师。1976年,国家为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开始大力培养赤脚医生、卫生员。由于他对就医难深有感触,而且喜欢与药草打交道,就积极主动报了名。

  经过选拔,他正式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也由此开启了一辈子行医问诊、治病救人的职业生涯。

  在参加集体培训、学习医疗知识时,他听说赵金阶精通医木,掌握针炙、推拿、火罐、接骨等多种医疗技术。为了迅速提高自己、更好服务农村,他按照行业规矩向赵金阶拜师求艺,主攻中医。

  中医博大精深,先要背牢《药性赋》《十八畏》等,然后临床望闻问切,再逐步深入《脉诀》《汤头歌》《中医辨证施治》等。有了基础后出诊,师傅先把脉、看舌苔、问二便及疼痛性质,但不说病因结论,而是让徒弟再看,现场考问。

  经过2年实践,张宗堂能够单独问诊了。村里及时成立了医疗室,他开始承担起地方的卫生防疫和小病治疗工作。

  中医讲究德艺双修,赵先生医德甚高,常常四方行医,不辞劳苦,治人无数,当时方圆百里都来求医。张宗堂说:“老师经常告诫,一是凡有求医者要及时出诊,二是合理收费,体恤穷困,三是行医如积德,悬壶济世结善缘。

  40多年来,张宗堂秉承师训,总是急病人之所急,不管深更半夜,无论风霜雨雪,只要患者一个口信、一个电话,他都出诊,从不延误。

  1984年冬,张宗堂摸黑到神农架龙潭村,当时不通公路,崎岖小道结冰湿滑,他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咬着牙赶到患者家中。病人是肠梗阻急诊,需要立即返回取药,可他站不起来,这时才发现裤子多处破裂,膝盖骨下方酒盅大的伤口已在渗血。患者家属只好叫来邻居,轮流背着他,回家配药。

   妙手回春留佳话

  群众的医疗需求是多元化的,张宗堂不断强化学习实践,引产、推拿、针灸、接骨、打针等中医、西医疗法样样都会。

  村里流传着他当接生员的笑话,也流传着他妙手回春的佳话。

  1979年秋,村里有人长期呕吐,送医治疗无效,家人一度绝望。本着医生的责任,张宗堂探望病人时,发现其症状疑似中医上的“逆水症”,认为还有救。几方草剂,药到病除,病人至今仍然健在。

  去年11月,村中54岁的孙大妈,肋下出现柚子大的肿块,多处求医无果。她噙着泪说:“回来后就瘫在床上起不来,好多人看我时都在哭。

  张宗堂上门后,诊断为“腹部包块”,并开出方剂,让孙大妈试一试。果然,肿块渐消,她慢慢能走路了。

  村卫生室悬挂的“医术高明,妙手回春”锦旗,就是孙大妈的儿媳妇主张送来的。她发自肺腑地说:“非常感谢张医生,是他救了我公婆的命。

  长期行医治病,张宗堂从来不开大处方。他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山中草药能治大病,药剂对症不在乎多,同一病症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寻求不同的治疗方法。

  山里中草药资源丰富,为了弘扬中医文化,张宗堂常常毫无保留地向乡亲们传授单方验方。偶遇伤风感冒、咽喉疼痛、腰肌劳损部等轻微小病,一些村民就自己上山挖草药,熬制汤剂服用。

  横溪村党支部书记刘贵华评价:“张医生医术高明,看病效果好,诚心为大家服务,非常受尊重。

  情系山村为乡邻

  “一把草药一张针,救死扶伤为人民。”参加赤脚医生培训时的这句话,像一束理性的光芒,激励着张宗堂背着药箱勇往无前。

  然而,现实中总是充满坎坎坷坷,与理想里的不太一样。因为山大人稀,业务量有限,加之当时3个小孩上学,为了家庭生活,张宗堂一度准备到集镇上开办诊所。可是想到一旦没有了诊所,村民必将陷入就医难的困境,他就咬紧牙关坚持着。

  那段时间里,他放下药箱下地干活,背起药箱出诊看病,妻子章继秀贤惠能干,陪他一起采药、一起出诊,鼓励他,支持他。

  章继秀回忆说:“从当初的步行,到后来的自行车,再到今天的摩托车,我经常陪他夜里出诊,有一次去神农架高白岩村,他心里想着病人,着急,路上把我簸掉了,我拼命喊着喊着,他还朝前跑。

  时间如水,岁月似歌。3个儿女在张宗堂的坚持行医中长大,有的已成家立业。在襄阳市区,儿女们专门为张宗堂老两口买了房,多次接他们去安享晚年,可张宗堂不答应,偶尔去住几天又悄悄回来,挎起药箱,继续奔走。

  父亲的坚持感染了儿女,考虑到他一辈子劳累奔波,就为他买了一辆小轿车。几次尝试后,他还是觉得山里摩托车更方便。

  新型合作医疗后,除了入户量血压、查血糖外,他还挤时间学会了电脑,经常加班加点,规范录入信息。

  今年春,儿女们为张宗堂过了60岁的生日,再次接他去襄阳居住,还帮他打听地方,准备让他在市区开一家诊所,继续从事他喜爱的行业。张宗堂还是没答应,继续坚守山村,他说乡亲们需要他。

  为传承医术,张宗堂动员大儿子辞去手头的工作,前往十堰市一所医学院深造,希望他学有所成后回到村里,治病救人,造福乡邻。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