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解读“双一流”建设

19.10.2018  18:32

10月18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受邀来校,作题为《抓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专题报告,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提供思路,凝练发展方向。校党委书记尚钢主持报告会。

钟秉林教授指出,“双一流”建设大学要应对严峻挑战,抓住难得发展机遇。具体而言,要强化质量意识,实现内涵发展,应对教育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要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主动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改革培养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应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化战略思维,应对国际化发展大趋势。

钟秉林教授强调,建设一流大学,要遵循规律、励精图治、厚积薄发,寻求特色发展和多样化探索;建设一流学科,要通过凝练特色形成比较优势,从而获得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要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提升学生质量和创新能力。

“‘双一流’建设,需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钟秉林教授认为,“双一流”建设必须在择优遴选机制、绩效评价、动态调整、统筹协调、自主办学、监督问责等机制上取得突破,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

钟秉林教授总结指出,“双一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长期积累,没有捷径可寻。“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于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声誉得到国际学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钟秉林,1951年7月出生,留英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1994年归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5月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自九十年代以来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以及教育部、财政部、中组部、北京市委托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跟踪与评估研究”等多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