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读懂中国的三个故事

26.08.2014  14:49

    离开中国前,乔纳森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我舍不得离开中国,我在中国真的很开心。感谢你们,我的朋友们、老师们。”他还为这段话配上了一个流泪的表情符号和7张与中国有关的照片。

  让他舍不得的,除了中国美丽的风景、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还有他通讯录里几百个中国名字。“我喜欢我的中国朋友,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也给过我很多帮助,他们让我感觉在中国的生活很美好、很亲切。”

  乔纳森是巴西人,今年24岁,属马。2012年他参加了巴西圣保罗孔子学院与湖北大学的交流项目,在湖北大学学习了1年。说起中国,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用汉语、英语、葡萄牙语交替讲述他的“中国故事”。每段“中国故事”前,他都用一句地道的中国话作为引语。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故事发生在青岛,主角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我在青岛打车,司机看我是外国人,就问我‘你觉得中国怎么样?’我告诉他我很喜欢中国,并问他觉得自己的国家怎么样。他说,我很爱我的国家,虽然我们现在遇到各种问题,但我们肯定能想出办法解决,我相信我们国家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好。”这段偶然的对话让乔纳森感慨良多:“巴西因为历史原因,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强烈的‘国家’概念。而在中国,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愿意为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而努力,相信中国的前途一定充满希望。”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故事发生在北京,主角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特别冷,乔纳森和一位巴西朋友去一家烤鸭店吃饭,没想到饭店关门了。他们向一位路过的老太太打听哪里能吃到烤鸭,老人为他们指了路,但是怕他们找不到,执意要带他们过去。乔纳森和朋友感到不好意思,老人却很坚持:“你们是外国人,到我们这里来做客,人生地不熟的,我帮帮你们是应该的。”在寒风中走了20分钟后,老人把他们送到了烤鸭店。“她一路还主动跟我们聊天,问我们为什么来中国、为什么想吃烤鸭。到了饭店后,我们邀请她与我们一起共进晚餐,但她说还有事就先走了。”寒冷的冬夜里,这位老人对陌生人释放的善意温暖了乔纳森,“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感动”。

   ——“业精于勤荒于嬉”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武汉,主角是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学生。有一次,乔纳森和这位同学在外面吃完晚餐后返回学校。“她走得很快,急着回宿舍。我问她为什么这么着急,她告诉我说宿舍11点熄灯,还要抓紧时间再看一会书。可是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她一点时间都不愿浪费。”这件事让乔纳森感受到中国学生的勤奋。“他们很聪明,又非常勤奋,在图书馆、自习室,你都能看到他们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巴西也有一句谚语‘不劳不获’,可是客观地说,在勤奋学习和工作这方面,我认为巴西人应该向中国人学习。”

  相距1万多公里,隔着宽广的海洋和大陆,乔纳森的回忆把我们从巴西带回了中国。

  “也许这些故事在你们听来稀松平常,但对我来说,能够遇到这些中国朋友弥足珍贵。”乔纳森说,因为相距太远,许多巴西人对中国、中国人非常陌生,有限的了解来自于巴西一些媒体的报道。“我所遇到的中国人,他们所做的事、所讲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
          2014年08月24日03 版  《 人民日报 》驻巴西记者 侯露露

原文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4-08/24/nw.D110000renmrb_20140824_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