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2018年中考为什么这样考?命题组解读中考试卷

22.06.2018  14:08

  原标题:武汉2018年中考为什么要这样考?命题组专家解读中考试卷

  楚天都市报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龚伟

  今天(6月21日),武汉市教科院中考命题组点评了2018年武汉中考试卷,并解读命题思路。

   语文:重视人的成长

  阅读题素材《在黑夜里健步如飞的人》着眼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的“梦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作文素材来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强调的是“”的力量,着眼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对于个人发展、民族强盛的重大意义。因美好德行而形成的内在魅力,将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中。

  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都提醒考生,读书要读经典,做人要做有大义、有梦想、有情怀的人。《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引导学生思考选择读物的重要性;以“书信的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魅力;作文要考生围绕“”与“”思考,从经典文化中寻找生命站立的力量,让考生承担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

  试卷不仅重视阅读理解能力,还看重阅读与思考的结合。除了3篇阅读考查学生能力之外,选词填空、病句辨析、标点符号、口语交际、作文材料全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考查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体上,语文卷题量不大,给考生留出更多时间,推敲文章内部的逻辑联系,考查考生阅读与思考的习惯,感受阅读中的逻辑之美、智慧之美。

  文言文题考的是考生能否依文言知识积累,在陌生语境中作出合理判断。标点符号题,考的是考生能否通过标点符号,清晰呈现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因此,平时不能让考生的知识学习停留在反复做题、反复训练同一种题型,而要让考生把注意力放在对文字的传情达意上。

   数学:控制计算量和书写量

  试卷融合主干知识,突出核心考点。全卷共24道题、33个问题,围绕主干内容考点考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如“数与代数”考查了方程、不等式、分式、二次根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核心内容。也注重相同领域或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

  全卷的24道试题中,有22道试题来源于教材,有的直接移用,有的进行了改造变形,有的进行演绎深化,有的进行重组或整合。试题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对学生来说背景亲切而公平。这意味着,考生平时要关注教材,回避题海战术。

  命题有创新,强化数学思维,降低机械刷题的效应。如第9题的“类日历问题”要求学生经历“抽象规律、运用规律、验证规律”等思维过程;第23题通过一个基本图形的运用,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设问,展现思维过程,体现了对学生迁移能力的考查。第14、22、 24 题通过问题的多解,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试卷突出数学计算、逻辑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数学模型、数学抽象等学科素养的考查。选用恰当的知识,重点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第15、 22、24题)、分类讨论(第14、 22、24题)、从特殊到一般(第22题)、数学建模(第20、23题)、 合情推理(第10、16、21题)、统计观念(第12、19 题)和随机意识(第8题)等。

  试卷布局由易到难,符合考生心理。试题的第一问起点较低,增强考生探索问题的信心;一些关键试题的解答,解法比较开放,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如第10、16、23(2)、24 (2)题等);同时,试卷控制了计算量和书写量,增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考出好的成绩。

   英语:弘扬传统文化是今后命题主旋律

  试题重点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听力材料涵盖问候、天气、感谢、时间等14个生活交际话题,涉及到学生生活多个方面。单选试题是近年来最接近课本,如单选的第34题,取材于九年级课本,是Unit 6话题的延伸与拓展。书面表达部分为英文的口头通知,话题源于课本内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

  试题注重对考生思想的教育与启迪。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2018年武汉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也是未来英语命题的主旋律。阅读B篇就是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实例。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试题贴近学生年龄段的特点,选择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勇于挑战、学会合作。

  中考英语卷难易度适中,所有题均为原创。试题选材地道、原汁原味,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改编,引导考生关注教材。2018年英语中考卷总词汇量2682个,有效词数665个,约占《中考考试说明》词册的39%。

   物理:重点考了20个必做实验

  全卷无超标题、偏题、怪题。“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按6%、44%和50%题量分布,其中科学探究占38.6%。试题考查了全部b级知识点和部分a级知识点,突出考查了密度、压强、浮力、功与能、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核心知识点。

  试题创设有轨电车、大国重器—矿砂船、跳绳计数器、自制小乐器、智能化热水瓶等多个真实情景,鼓励考生关心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关注科技进步。除第19、20、27 题外,其余题目均是对课本中正文或课后习题的改编和再创造,引导考生回归教材,摒弃题海战术,重视知识的梳理、推导与应用,减轻考生的学业负担。

  试卷重点考了2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重要的演示实验以及拓展性实验,让学生爱物理、学物理、用物理。如第10、13、15、16、23、24、25、26等题,通过对实验进行合理设问,深入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试题贴近学生,源于实际,力求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紧密联系起来,强化在具体的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1题渗透了能源意识,重视节约能源,第18题强调安全意识,为学生安全用电上了初中的“最后一课”。

   化学:突出在生活中的运用

  理化卷化学部分设13个小题,其中选择题8道,非选择题5道,满分50分。试卷难度适中。其中,13个小题是由易到难排列,选择题1—5小题及非选择题28、29小题较简单,贴近生活,源于课本;选择题6、7、8和非选择题的30、31 题,难度慢慢凸显,起到中考选拔功能。此外,“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占比达到44%、“科学探究”单元占比为38%。

  在试卷里,对于问题解决的能力要求最高,占比达到38%。其次是简单应用,占比为30%,两者总计达到整个试卷的近70%。其中第6小题与第30小题有关实验探究试题里,既有实验装置的改进,也有探究原理的创新,渗透了化学守恒思想。第7小题和第31小题物质的推断题,涉及大量的化学物质与化学变化,也融入了转化、分类的化学思想。

  化学涉及健康、材料、环境、能源等热点问题,它源于生活,回馈于生活。如选择题1—4小题,涉及很多生活中的常识问题。选择题的第8小题,是以化学与健康为背景,介绍了医疗中的“钡餐”,探究其化学原理,还融合了函数图像的分析与计算等,对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要求较高。

   思品:《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素材入题

  试卷中,习主席语录、我国经济发展数据、精准脱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度感动中国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等,这些汇聚社会“正能量”的材料悉数呈现。同时,试题取材关注家乡的发展,如推进国际化大武汉建设、湖北精准脱贫、习总书记视察湖北等,这些来自武汉的鲜活材料进入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承担对家乡、对社会应负有的责任。

  同时,试题引用了《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素材,选取了大量经典名言入题,如“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百善孝为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学者能,多能者成”、“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感悟传统美德,滋养人文涵养。

  试题突出对基本考点的考查,考试范围涉及考试说明中最基础、核心的内容,包括理想、生命意义、诚信、孝亲敬长、认识自我、集体、宪法、公民基本义务、维权手段、违法行为种类、国家安全、刑罚、依法行政、消费者权利、遗产维承、先进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全国人大职权、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等主干知识,涵盖了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四方面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