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关注自然灾害与防治

12.06.2015  16:33

      6月8日,高考落下帷幕。记者在多套文科综合试卷中发现,地理部分多次出现“暴雨”“内涝”“水患”“沙尘暴”“气旋”“地震”“雾霾”等字眼。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与防治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全国高考也不例外。试题紧密围绕当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问题,综合考查气象相关知识。
      气象考题活泛 融合环保生态等知识
      在今年的13套文科综合试卷中,地理部分气象占分比最高为四川省34分,最低为天津市14分,平均占到23分左右。
      “感觉今年纯考气象的不是很多,比起做模拟卷来说,很多考点很难对上号。”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三中高三学生葛江波说。
      据记者了解,近三年各地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气象类试题平均分值为30分,今年相比往年有所偏低。学生反映,今年气象内容考得比较活,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考查。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谭志昌告诉记者:“我感觉今年的气象、气候题目并没有单独设问考查,而是更加注重融合到题干中,往往是结合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设问。这也是该题型最容易发挥的地方。”
      比如,新课标Ⅰ卷中,选择题中涉及“雨水花园”的概念,即雨水下渗过程中,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雨水得以利用。此外,考卷中的考点还涉及城市雨涝及解决措施、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等问题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材料阅读题中,围绕青藏铁路建设及青藏高原冻土区的气候变化,探讨青藏高原与东北高纬度地区气温的差异以及形成冻土的原因,考查了气候变化与生态工程的知识;四川文科综合试卷中要求考生在理解“雾”的基础上,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分析四川盆地秋冬季节多雾的相关原因。
      贴近社会热点 关注自然灾害
      全球变暖已然成为社会共识。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极端事件时有发生,暴雨、高温、干旱、冰雹、雷电大风等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在今年的高考地理中,尤其是分析题,要求考生从“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分值为10分的考题中选择作答。比如,新课标Ⅰ卷“旅游地理”题中,要求考生分析8月份到山区进行户外活动可能遭遇的风险,这与气象灾害及其引发地质灾害有关;“自然灾害与防治”更直接地让考生分析某城市降雨量与当地水患的关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
      北京的文科综合试卷要求考生根据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图,回答它的特点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考查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在天津文科综合试卷中,要求考生通过读等压线,分析图中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以及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地点。占比6分的材料题还针对雾-霾,考查考生对如何改善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的想法  四川文科综合试卷则考查考生对“蓉欧快线”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的了解程度。
      谭志昌说:“气候变化一直都是全国文科综合考试热点,尤其是广东卷,非常注重防灾减灾。因为自然灾害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学习地理知识非常好的实践案例,因此全国各地考卷均有涉及。”
      引领考生思索人地关系
      文科综合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介铭认为,试题在大量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重视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以现实生活、生产为背景,试题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人类发展。
      “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对地理核心思想的‘人地关系’的考查。” 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王道奎分析地理试题时指出。比如,考题中让学生通过读气候资料图,简述尼日利亚地区的气候特点;针对此气候特点,阐述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沿海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以气候为基础知识,运用整体性的思想,充分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王道奎指出。
      在其他考卷中,不少试题在考查区域地理环境中,单独设置“环境保护”题目,体现出“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如福建关注人口数量与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关系;北京关注过度猎狼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承载力降低,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暴雨一直是气候变化关注的重点。广东考卷用城市内涝现象来考查考生对暴雨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城市化出现的问题。“高考地理考题关注自然灾害,不仅是特点,也是趋势。为了让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保护环境,其实说的是保护环境中的人地关系。”谭志昌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